欢迎访问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29

2022年11月18日 08:43:48 | 来源:博物馆头条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29期)“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2年10、11月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2年9月29日开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板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辽宁省博物馆 

  (2022年10月08日-2023年01月08日)

  “和合中国”展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国内22家单位协办,是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旨在宣扬古意盎然、彬蔚称盛的文物之美。

  本次展览是在“和合”文化主题下,各类有关文物的首次聚集展出。同时也是对跨时空、跨地域、跨种类的文物资源进行融合解读,一是通过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绣等工艺品,体现古代中国与“和合”有关的物质文化创造;二是选取与“和合”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墨迹、古籍,丰富展览内涵;三是选取体现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人与社会家国情怀、人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文物;四是选取反映“和合”文化发展及其当代影响的其它文物。

  展览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在辽宁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分为“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四大部分,总体呈现出以主题文物展的形式解读“和合”文化、突显“和合”文化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主题文物反映中国古代以和合为美的文化与社会生活、与古为新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观、部分重点文物分期展出、专业设计、举办“博物馆之夜”、为观众提供多元的服务活动八大亮点。

三星堆博物馆 

  (2022年10月26日-2023年01月31日)

  “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是三星堆博物馆25周年馆庆系列活动之一。本展共分为马背雄鹰——生产生活、草原之光——艺术与信仰、蹄音悠悠——多元文化交流三个单元,萃集鄂尔多斯及周边出土和征集的200余件文物精品,旨在彰显其多重文化价值和艺术之美,并藉此略窥我国北方早期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广阔的舞台上挥写下的一幕幕历史壮剧,感悟中华青铜文明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马背雄鹰——生产生活单元由塞北牧歌、跃马扬鞭、衣冠环佩三部分构成,以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中的青铜兵器、车马器、用具、装饰品等实用器具,勾勒出其驰骋草原、恣意昂扬、奋进不息的四季生活画卷。

鹰顶金冠

  草原之光——艺术与信仰单元由精神源泉、敬天奉神两部分构成,通过以各种动物图像为特征的装饰艺术品,展现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的丰富精神内涵和信仰。 

鎏金青铜鹿头饰件 

  蹄音悠悠——多元文化交流单元精选青铜饰牌、饰件、杆头饰等反映多元文化交流的典型器物,通过不同文化因素对比,展现早期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欧亚草原各民族互鉴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

奔鹿形青铜杆头饰

中国园林博物馆

  (2022年9月-2022年12月)

  “物上山水”展由中国园林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围绕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展开,通过“山水·源”“山水·观”“山水·融”“山水·承”四部分,多维度展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融合与传承。通过“山水”在砖石、诗画、器物与当代艺术品上的不同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中国数千年来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的深厚内涵,传递“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观念。

  本次“物上山水”展览共展出展品107件(套),囊括了自汉代文物至现代艺术品等不同时期多种类型的展品。包括葵纹日月山水利瓦、白玉渔樵耕读图山子、钱维城画西湖名胜图、西厢记四条屏、清碧玉浅雕山水花卉小屏风等珍贵展品,更有文徵明《墨笔泉石高闲图轴》《墨笔树石图轴》、王原祁《设色山水图二条屏》及石涛《墨笔郊行图轴》等真迹悉数亮相。

无锡博物院

  (2022年9月28日-2023年01月04日)

  “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以“惠山茶会”为主题,深挖无锡博物院馆藏资源,并联合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全国十余家知名博物馆,总计近一百二十件展品,从人文地理学出发,强调“景与物-人与事”之间的内容联系与空间叙事,突出无锡地方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经典传承价值,让更多观众从中了解我国茶文化史上这一经典雅事。

  展览分为“山中有盛名、名山聚名士、归山煮新茶、新茶引风尚”四个单元,讲述了从唐至今无锡的千年茶文化发展历史,重点描述惠山茶会这一重要的文化事件,以及它对宫廷茶事、文人茶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王问 惠阳壮游图卷(局部) 无锡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碧山吟社图(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中国丝绸博物馆

  (2022年9月28日-2022年12月11日)

  “同此芳华:2018-2022全球旗袍邀请设计作品回顾展”以丝绸为韵,以旗袍为载体,联合服饰文化组织和知名设计师历经5年,通过深度互动交流,持续组织开展旗袍文化推广活动,传播中华文明理念。

  本次展览是2018年以来举办的全球旗袍设计邀请展之集大成者,共邀请多达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设计师,在中国旗袍的基础上,以各地域文化特点为背景,以各设计师擅长的领域为角度,结合新技,设计创造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新式旗袍。参与此次展览的设计师上至国际时装周的全球知名设计大师,下至服装院校毕业班学生,覆盖行业内各个年龄段;展品来源地涵盖五大洲。

作者:Françosie Hoffmann(法国)

作者:凌睿婉 Ling ruiwan(中国)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2022年10月01日-2022年11月26日)

  “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预展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袂策划,源流运动联合策展,展览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数据为基础,以全域、跨界、数字共生为核心策划思路,打破博物馆空间局限,将御窑考古遗址展示区及陶阳里历史街区共同纳入到展览场域之中,并结合线上游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空间互联。

  博物馆主展厅分为四个章节——“瓷的巨变”“微观竞演”“幻花水月”“碎与永恒”,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物理呈现、从幻化的纹样法式到永恒的瓷器精神,共同呈现以青花为纽带的世界文化交流史;户外分展区则从当代艺术创作角度来立体阐释青花在不同媒介之间的延展与应用。

  展览共计展出文物94件/组,以御窑博物院藏元明时期青花瓷为主,并向首都博物馆、云冈研究院、扬州博物馆借展重要藏品,在内容注重学术阐释的同时,以创新的展陈形式和互动装置,为观众带来奇妙的“秘境”观展体验。

青花龙缸残片 明正统(1436-1449)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青花御窑厂图瓷板 清道光(1821-1850) 首都博物馆藏

漳州市博物馆

  (2022年10月01日-2022年12月20日)

  “赫赫曾侯 穆穆和钟——曾国七百年青铜器特展”由漳州市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联合推出,此次展览是曾国文物首次大规模来闽地交流展出,分为“左右文武·以藩屏周”“左右楚王·附楚抗吴”“华夏正声·领袖楚风”三个单元,勾勒出曾国从周初始封屏卫周朝,到战国中晚期被楚所灭,约700年间的历史画卷。

  此次展览共展出湖北随州、枣阳等地出土的历代曾侯青铜器106件,其中一级文物31件,包括“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获2011、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叶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了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等各类青铜器。

苏州博物馆

  (2022年10月18日-2022年01月29日)

  “马王堆——回眸五十载,辉光两千年”展是马王堆汉墓在发掘五十周年之际首次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一次展览,以五十年不变的雄浑浪漫姿态,重现马王堆汉墓两千年后觉醒重生的辉光。本次展览由自下而上的三个维度,即宴飨—华衣—永生,对马王堆汉墓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马王堆汉墓所展现的宴飨里,制作精美的食器和丰富多样的食物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不仅展示了西汉初年上层社会的饮食文化,更呈现出饮食与生命之间的深层联系。

“君幸酒”云纹漆耳杯

  华衣添彩,红袖添香,辛追夫人的衣柜代表了长沙国当时最为流行的风尚。绢罗锦纱的材质,“茱萸”“信期”的纹样,二十二层锦绣织袍覆盖的辛追夫人,让观众看到身体与荣华均千年流芳的神奇景象。

赭黄绢“茱萸花”辫绣

  名贵香料配合镂孔熏炉,烟雾袅袅之间构建出海上仙山的美好图画;博局规矩,“太一”武祷,不仅代表了汉代人对于天地运行法则和神明的认知,也展现出阴阳守恒、天地有常的价值取向。绘制目前年代最早的三十一幅彗星图的《天文气象杂占》本次也到访苏州,让我们得以知晓古人对天空的美好想象和精准测量,体现出中华文化中仰望天空的浪漫与脚踏实地的探索之间的有机统一。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浙江自然博物院

  (2022年10月16日-2023年02月06日)

  “浙里鱼跃——浙江内陆鱼类展”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主旨,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为使命,致力于传播生态文化的体现;也是浙江长期坚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内陆渔业发展,加大扶持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次成果展示。

  浙江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内陆水域生态环境,八大水系沟通江河湖海,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质良好,饵料生物丰富,适于鱼类的栖息和繁殖。据统计,浙江省共有原生内陆鱼类195种,包括光唇鱼、刺颊鱲、张氏薄鳅、雀斑吻虾虎等近百种溪流性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鲫鱼、鲇、鳜等百余种江河定居性鱼类;中华鲟、花鳗鲡、香鱼等河海洄游性鱼类;还分布有虹鳟、胭脂鱼、匙吻鲟、团头鲂、尼罗罗非鱼、蓝鳃太阳鱼等十余种养殖经济鱼类。

  目前,很多鱼类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种群下降、甚至灭绝的情况。鱼类是地球生态圈重要的成员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地球家园的未来,本次展览旨在提高观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