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尹玉丽百年党史,薪火相传。100年,在磨炼中愈发坚强,革命前辈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奋发图强。我们骄傲于身处蓬勃向上的新时代,我也骄傲于身边有着母亲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同时她又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平时她负责村子里的计划生育和户籍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就是摸排村民的婚姻、生育及户口变动情况,普及生育知识,汇总上报人员变动情况。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她一做就是二十五年。过去的报表流程很复杂,如果村里有新的婚育或户籍变动,她需要手工登记,还要走很多程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厚厚的大蓝本子,里面有着每家村民的编号,详细记录着各家的户籍和婚育信息。每当有村民信息需要变更,她便能迅速准确找到对应的页面进行核对,按规定开出介绍信,并告知村民下一步该如何做。我当时很佩服她的记忆力,还顽皮地考考她,哪户人家在第几页,母亲总是能准确地回答出来。每月2日,是母亲要到镇上集中汇报工作的日子,二十多年,风雨不误。去年,受疫情影响,母亲的工作模式有了变化,线下集会取消,母亲每月可以在微信上汇报工作。本以为这样她的工作会变轻松,不料在与母亲的交谈中得知,她更“累”了。疫情期间,村里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号召大家到村头值守,劝阻村民如无必要不离村,劝返劝退前来走亲访友的外乡人。作为党员,母亲义不容辞地加入其中。参与值守的大部分是男性,但母亲丝毫不退缩,冒着严寒,坚守岗位。临近清明节,母亲还要参与值班防火。清明节那天,舅舅和小姨都回去给姥姥姥爷祭拜,可母亲需要值班,无法回老家。虽然家人有些不理解,但母亲却对我说,“清明节,防火任务重,坚决不能出岔子。过后我会单独去给姥姥姥爷祭拜的。”春天的风很大,那天与她视频时,我忽然发现她被风吹乱的头发下,皱纹已悄然爬满了脸庞,可眼神却更加坚毅。二十多年,母亲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与村民们打交道,见证着一户户人家迎来新生命、送走至亲人,为老百姓办着一件又一件看似不起眼却又很重要的事情。她从不觉得自己付出了多少辛苦,而是将“顺手就做了”的话常挂在嘴边。可我知道,这“顺手”背后,是作为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母亲影响我很多,她教会了我在繁琐的工作中不掉以轻心,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守初心,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充满爱心。身边有母亲这样的党员榜样,就像夜空中有一颗闪亮的星,总是照亮我前行的路。 (作者系交行大连旅顺口支行员工)[详情]
于晶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巨变,始终不变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在鲜红的党旗下,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前赴后继,为中华崛起奉献一生。在我身边也有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他就是我的姥爷。1927年冬,姥爷出生在山东威海一个小山村里,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经常食不果腹。后来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让老百姓更是倍受欺凌。姥爷在16岁时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来到了大连,在一家机械厂做起学徒工。1949年新中国成立,22岁的姥爷从海港技校毕业后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意气风发的他浑身充满了力量,终于加入了愿为之拼搏、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一生的党组织。姥爷把他所学之技毫无保留地用到工作中,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搞生产建设,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很快便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1962年,姥爷作为单位业务骨干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当他第一次踏进中央党校的大门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姥爷深信,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才能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三年的党校学习生活是他一生最难忘的经历。“实事求是”始终铭刻在他心中,更坚定了心中那份执着与信念。回到工作岗位后,姥爷被任命为大连港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姥爷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用他的所学,指导基层党员和群众学习党史和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同时,他也不忘教导自己的子孙。姥爷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从小听党话,长大报党恩,永远跟党走!”姥爷的言传身教塑造了我们家“工农全家兵”和“三代皆党员”的红色家风。2004年夏天,姥爷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位党龄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用一生诠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信念。当我在大学里光荣入党,高举右拳宣誓时,仿佛看到了小时候姥爷给我讲红色革命故事时,那闪烁着殷切希望的目光,终于懂得了他那时的骄傲与自豪,那是一份信念的寄托,更是一种使命的传承。清明时节,我佩戴着那枚熠熠闪亮的党徽,来到姥爷的墓碑前激动地告诉他,“姥爷,我入党了,我一定会踏着您的足迹继续走下去,带着您曾经的骄傲与自豪,带着您一生的寄托与希冀继续走下去。”(作者系大连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详情]
在我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遇到过无数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同志,他们的为民初心和廉洁奉公为我树立了好榜样。一位是老八路郑珊同志。他是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市政府机关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位局级领导,时任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上班一周后,我随郑主任到旅顺口区调研。上午调研工作结束后,区计委的同志邀请我们去酒店用餐,说是区领导要宴请。但是郑主任果断拒绝了,说到:“大家都挺忙的,区领导肯定也有许多工作要做,不浪费大家时间了,我们就到区政府招待所吃点饭吧。”到招待所食堂后,郑主任点了三份饭菜,每份定价是8角钱。吃完饭后,郑主任掏出2元4角钱缴了饭费,并风趣地对我说:“这就算是我这个老党员给你这个刚进机关年轻人的‘接风宴’吧。”郑主任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党课。另一位是著名的“战士作家”高玉宝老前辈。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就知道高玉宝,因为他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作品家喻户晓。30年前,我调到市委机关工作。刚到新单位,便得知高玉宝同志的老伴儿是我们单位的离休干部。一次,我们组织几位同事前往高老家拜访。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某部队干休所一栋居民楼前时,我有些疑惑,难道高老就住在这么普通的居民楼里?上得楼来,见到一户人家正在换沙发,走近一看,正是高玉宝老两口在忙活着。看着门外换下来的旧沙发,已经快要散架子了,布面破的是大洞连小洞。再看看要换上的新沙发,也是极其普通的。看到这些,我十分感慨,但又有些不解,便问高老:“如今生活条件已经好起来了,为什么还要如此俭朴呢?”高老慈祥地笑说:“现在日子好了不假,但我们这代人俭朴惯了,当年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做人不能忘本啊,勤俭节约的美德一定要传承下去。”短短几句话,着实震撼了我,对高老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正是这些优秀的老党员、老同志用人民公仆的真挚情感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感染着我,使我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踏实勤恳地工作,自觉坚守一个党员的本分。做人时刻不能忘本,是老一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也是伴我一生的座右铭,我将始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永乐 作者系市台办退休干部)[详情]
我的父亲叫赵振山,他还有个外号叫“瘸子”。身边很少有人称呼他的大名,都喊他的外号。父亲腿部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因此,小时候我常常被小伙伴们取笑,觉得很没面子。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腿部受伤留下了残疾,而且身患疾病做了胃部切除手术。父亲带病复员回乡,在他42岁的时候才成家有了我。小时候对父亲的了解并不多,印象中父亲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奖章,他如获珍宝,经常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看着,而且每每都陷入沉思,默默回忆着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亲的了解不断增多,不再为有个“瘸子”父亲而颓丧,反而为有个当过兵打过仗的父亲而倍感骄傲。每逢春节的时候,家里墙上的年画总是与众不同。这些年画都是各级政府发放的,上面印有醒目的字样“赠给荣复转退军人”。多少年来,这都是让我们家感到非常荣耀的事。回乡务农的父亲,不仅腿瘸,还身患严重的胃病,丧失劳动能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政部门每季度发给父亲24元钱的“定期补助”,粮食部门每月给父亲特批细粮。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让父亲倍感温暖和满足,一直嘱咐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父亲常说:“我是一名老八路、老党员,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还享受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莫大的幸福,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其实父亲的身体状况是很需要我照顾的,但在我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支持我应征入伍。我到部队后,家里没有了劳动力,出现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父亲却一直报喜不报忧,写信鼓励我在部队一定要安心,要好好干,争取立功受奖。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当兵第一年就入了党。而后考上了军校,在部队一直好好干了33年,直到光荣退休。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受益终生。父亲去世那年,我还不满30岁。那时候部队有演习任务,我没能看父亲最后一眼。没能孝敬父亲,则成了我终身的遗憾。清明时节,在给父亲扫墓的时候,我总是要戴着金光闪闪的军功章,默默地对父亲说,“我要像您一样,到任何时候,都要光明磊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赵兴龙 作者系大连市军休二中心退休干部)[详情]
我的岳父叫顾荣陞,生前曾是辽阳市庆阳化工厂工会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解放前,岳父在沈阳光华机械厂当工人。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他就被选调到新建的军工厂工作,并光荣地成为工厂第一批共产党员。岳父从工段长、车间主任,到厂工会干部,始终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工厂职工按规定每年都可以领取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但他却从不领取。他生病住院,厂里派人送去慰问金,他坚决不收,也不让儿子代收。还说到,“我生病住院已经耽误了工作,不能再给厂里增加负担了。”他担任车间主任时,厂里考虑到他工作突出、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决定奖励他一级工资。他却千方百计说服领导,把这级工资让给了家庭更困难的李师傅。工厂分配住房时,他把原本应该分给他的一套新房,让给了刚刚成家的一对大学生夫妇,而他和全家人却挤在工厂附近租来的一间小房里。两年后,才分到一处不足5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平房。他和岳母刘玉芝养育了六儿两女,子女们都以父亲为榜样,多数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大儿子在家乡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其他五个儿子先后应征入伍,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军人。那时候,岳父全家成为厂里和邻里都非常羡慕的革命家庭。岳父自幼读过私塾,酷爱书法。每逢春节前夕,他都要提前写好春联和“福”字,还为求上门来的邻里义务代写春联。同时,他还不忘培养教育下一代,不厌其烦地教授学龄前的长孙学写毛笔字,让他从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日后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岳父退休后,先是在老家修养,后来去外地与儿女共同生活。虽然人在外地,但仍不忘让老家的儿子月月及时向党组织缴纳党费。在我的印象中,岳父一生老实忠厚,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岳父临终时,我们发现在他的褥子下面还放着一枚旧版党章和一本翻旧了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岳父的为人和处事修养,是我们子女们毕生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毛正顺 作者系大连市军休五中心迎客路分部退休干部)[详情]
我的同事孙老师,他名叫孙国臣,今年五十多岁,面容清瘦,身材也不高大。但他在我们长海职业中专的老师们心中形象却很高大。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得到过他的关怀和帮助,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职专好人”。早在一九八三年,从黑龙江肇源县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孙老师因当兵上岛,在岛上某部队服兵役。转业后他留在长海县职业中专任教至今。有着近40年党龄的他,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孙老师乐观的性格,是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每次遇到他,都会看到一张真诚洒满阳光的笑脸,让人心里暖暖的。这么多年,他从没有跟单位的任何一个同事闹过矛盾,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需要他,他二话不说,只要能办到,他从不推辞。单位有同事家里装修,他跑东跑西甚至爬好几层楼帮着抗东西。遇到谁家搬家,他也主动地帮着联系搬家公司。若有同事生病,他又是焦急地帮着寻医问药。作为一名老党员,孙老师的默默奉献也赢得了邻居们的好口碑。他居住的那栋楼楼道里总是那么干净,是因为孙老师坚持二十多年的义务打扫,从没有间断过。遇到腿脚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也主动搀扶下楼。谁家东西坏了,需要修理,他更是热情上门服务。虽然上了年纪,但孙老师依然那么勤劳。他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他所教学科缺少任课教师,这些年,他都带病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从没有听到他抱怨过一句苦和累。自从单位有了教师班车之后,班车司机的重任又落在了他肩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又一年。寒冬里,最早上车打开空调,在零下的温度中等车热起来的是他;酷暑时,第一个上车打开空调,为老师们驱散暑热的也是他。这几年,孙老师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对我帮助良多。他的话总能让我战胜畏难情绪,鼓起前进的勇气。孙老师,一位让我心生敬意的老党员,是我人生的风向标,更是我心中的一束光,照亮前方的路。( 徐文晶 作者系长海职业中专教师)[详情]
我的祖籍是山东莱州市沙河镇娄家村。曾经,族人在旅顺口打工盖房子,日本人不给工钱,诬称工钱已被领取并将我族人抓进监狱。家族卖房卖地筹款赎人,以致倾家荡产,我曾祖父宋振云为此怒火攻心患病不治而亡。因生活困苦,我祖母、两位叔叔和我母亲先后染病早逝。母亲是在我3岁时病故的。1942年前后,我堂伯父宋宝德下落不明。初期村里传言被国民党抓到台湾去了。后来村民宋祥球回到家乡说,他与宋宝德一起被日本人抓去挖煤了。残酷的日本监工鞭打体罚,不少劳工被活活打死。有的煤工不堪折磨逃跑时被日本人打死。宋祥球找我堂伯父秘商逃跑,我堂伯父胆小不敢跑,他便自己跑出来了。从此,我堂伯母寡居终生。1940年前后,我的家乡被日本鬼子侵占。我的堂姑父王吉福是共产党员、丁家村地下村长,他积极组织村民抗日,1942年8月因叛徒告密被日军杀害;其弟王吉寿是抗日游击队队长,1942年7月的一天,王吉寿组织民兵伏击从夏邱堡去沙河镇的日军摩托车队,虽给日军以重创,但他不幸牺牲。解放后,王吉福、王吉寿被追认为烈士。我堂婶的前夫冯某住在离我家乡很近的平度市大泽山镇冯家村。1940年前后任小学教师时,被我党派往青岛做地下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杀害,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解放后,家乡的生活逐步好转。1980年,我回故乡时,村里破败不堪的土坯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街道也重新进行了规划,人们的脸上全是笑容模样。2016年,我再回故乡时正值麦收,就问了一句:“现在怎么收麦子?"老乡说:“喝着茶水收麦子。"我大惑不解。他打个电话叫来收割机,约半个小时,五亩小麦全收割完,还将麦粒直接送到晾晒场。晒干后,打个电话,收麦粒的车到了,老乡对来者说:“麦子我留300斤自用由你保管,余下的卖给你。”来者当即付清麦款,拉走麦粒。割完麦子,老乡打个电话,播种机来了,约半个小时,五亩地玉米播种完了。老乡又打个电话,一股水流来到地头,顺着垄沟约半个小时浇灌完毕。原来,村里挖了电机井,人们按流水坡度对土地进行平整,由高处顺流而下,可灌溉全村耕地。播种后的玉米,除根据天气状况进行一两次灌溉外,至收获再无需进行其他劳作。老乡告诉我,解放前每年只种一季庄稼,一亩地收成200来斤。如今,每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亩地收成接近3000斤。这是搞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土质检验适当选肥化、科学种田化的成果。现在,村民们衣食住行无忧,村村通了柏油路,不少人家买了高档轿车,天暖后还播放音响跳起了广场舞。我与村民们唠家常时,大家满脸笑容地说:“好日子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宋翔集 作者系市委政法委退休人员)[详情]
我的外祖父金铎,1918年出生,河北省河间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青县县长、青沧交联合县县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奉调东北,任海城县委书记兼县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任鞍山钢铁公司第二轧钢厂党委书记、鞍山市副市长等职。世纪沧桑巨变、百年风雨兼程,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我打开儿时的记忆,对外祖父的不尽想念涌上心头,眼前浮现出他和同志们峥嵘岁月里的一幕幕往事。外祖父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时读书四年辍学,13岁外出学徒做工,饱受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勤劳朴实的性格。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占领河北。10月的一天,日军飞机轰炸河间县城,外祖父一家人惊慌失措地躲在房中,不幸被炸,全家老少20多人当场都被炸死,只有不在家的外祖父兄弟两人幸免遇难。外祖父满怀国恨家仇,毅然参加了革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行政干校培训后,任建国县四区区长。1941年被派往河北青县任县长,那一年外祖父才23岁。1942年,日寇对华北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青县抗日军民遭受了重大损失。敌人采取割据封锁、各个击破的战术,利用交通壕使青县成为孤岛。外祖父毫不畏惧,带领游击队顽强作战。他多次孤身一人深入虎穴,进入敌人的炮楼、据点和伪军家中,深明大义、宣传抗日主张,教育和震慑敌人。终于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取得了敌后斗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岁月里,部队化整为零,忍饥受冻、风餐露宿。外祖父在战斗中大腿中弹,只能让战士用刺刀挖去子弹,没有药抓把盐撒在上面。后来,伤口发炎、反复开裂,他咬紧牙关,坚持行军打仗。在极其残酷的情况下,他带领部队与敌人周旋,动员青年参加游击队,开展地道战、游击战,壮大了抗日力量。青县由敌占区变成了抗日游击区,外祖父受到晋察冀军区的嘉奖,被任命为青县及周边三县联合县长。他的事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抗日军民的斗志。抗战胜利后,外祖父奉命挺进东北,开辟新的解放区。那是一个得东北则得天下的年代,外祖父带领机关干部和武工队爬冰卧雪,转战辽南,面对国民党军队和地主土匪武装,克服艰难险阻,完成了牵制敌人主力、坚持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政权等任务,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东北解放后,根据鞍钢急需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要求,外祖父来到鞍钢。他为了克服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的困难,积极向技术人员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很快成为了懂业务、会管理的领导干部。他和工人群众一起加班加点、昼夜苦干,为保证鞍钢开工、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贡献了力量。1982年外祖父离休。1985年应邀去河北青县参加抗日战争史座谈会中,突发心脏病逝世。外祖父的一生,耿直坚毅,坚守信仰,践行誓言,是老一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缩影。他的高贵品格像教科书一样影响着后辈,成为我们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家风传承。我立志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继承家族的红色基因,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一心向前走,不忘来时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进行到底。( 王卓希 作者系市人大财经委工作人员)[详情]
读初三那年去了一趟上海,在公园里看到一件件高山榕盆景,作品千姿百态,意境奇美,让我心旷神怡。园艺师傅告诉我,高山榕是最容易曲折或编织的,适宜各种造型,自然也就成了盆景制作的首选材料。高中毕业后,我参军了,再次来上海,又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高山榕,但这次看到的不是盆景而是一棵棵小树。一年后,我离开上海调到海防一线——浙江南田岛某快艇部队服役。上岛第一眼见到我的张班长,只见他身穿海水蓝工作服,头戴蓝色有沿单布帽,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一双硕大的手拉着平板车行走在食堂—猪场—菜地的路上,脚上那双泛旧的军用胶鞋已经磨平了底儿。南田岛上的路狭窄崎岖,让我惊讶的是,张班长却能把那辆平板车摆弄得轻盈如飞。我跟在车后忙碌起来,也学着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菜地整理得错落有致。过了半年,张班长回家探亲,休假结束返回岛上时,带回来各种各样的蔬菜种子,还有一捆树苗,树苗里竟然夹着一棵高山榕,我高兴地把高山榕栽在猪舍旁,浇水呵护,培土施肥,高山榕渐渐生根长枝。舰艇出海时候,张班长手把手教我启动导航仪、检查操作舵轮、画海图、记航海日志、维修保养航海仪器等技术。不出海时,我便与张班长一起养猪种菜,为部队改善伙食。转眼到了冬天,我开始独立站岗值班。海边的夜,静谧寂寥,海浪在月光的映照下轻吻着舰舷。在值班室里,我找到一本《水兵文艺》,回到炮塔上,借着月光偷偷看了起来。里面有歌词、小说、快板、相声,还有基层人物风采录。 “张健,海军某基地航海业务骨干,连续多年被基地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5次。入伍十年来,他努力争当‘上舰能战斗,下艇会生产’的复合型军人……”文章的压题照片是张班长穿着一身浪花白的军装,显得格外精神,从容自信。第二天一早,我兴奋地拿着杂志跑到张班长跟前去夸赞他,而他却淡淡地说:“人只要听从组织安排,加上自己不懈努力,结果不会差的。”这句话至今我还记得。上岛第二年,我考上了军校。在岛上,我和张班长合影留念,照片里一个老兵,一个新兵,还有一棵幼小笔直的高山榕。离开南田岛那天,春光明媚,张班长送我到码头,反复叮嘱我一句话:“好好努力,希望能在报纸上见到你!”五年后,我入了党,提了干,立了功,也上了报纸。后来,在我和张班长的每次书信里,他都要提到那棵四季常绿的高山榕,再后来,班长服役期满了,回到了苏北家乡,当了村主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了全县模范村官,全省基层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前年,我重回了一趟南田岛,原部队已经被裁减了,营房也拆了,昔日崎岖的小路修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在路的转弯处有一棵高山榕,树冠广阔,树姿丰满而壮观。高山榕长得如此高大,我一个人根本围抱不了,我拍了一张照片传给了张班长,之后又与他视频连线,当他看到那棵挺拔峻秀的高山榕时,脸上笑容格外灿烂。我站在高山榕下,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当年一起奋斗过的场景,还有一名老战士、老党员,一生安于平凡、甘愿奉献,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的情景。如今,那棵高山榕已成为南田岛上的独特风景,高耸巍峨,令人神往。(曹卫彬,作者系高新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详情]
谈恋爱的时候,知道未来的公婆都当过兵,心里便生出几分敬意。 结婚那天,参加婚礼的宾客中,有很多公婆的战友,有穿军装的,也有转业到地方的,让我好奇的是,这些叔叔阿姨不叫丈夫的名字,而都喊他“孙颠”。从婆婆那里,我知道了丈夫“孙颠”这个昵称的来历。1970年,婆婆在一所军队医院当护士。为了战备,医院准备储存一大批中草药,组织了一支15个人的采药小分队,准备远赴赤峰。出发前两天,一个队员因为患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了,不能随队前往。根据任务量确定的人数,一个也不能少,那时刚入党不久的婆婆得知情况后,不顾已经怀有5个月的身孕,找到首长坚决要求参加采药队。 10月的大草原上,寒风凛冽,沙土弥漫,已经不是放牧季节,几十里人迹罕至。采药队住在老百姓家里,每天需要步行10几里路,边走路边采药。高棵的药材,婆婆用手薅,矮棵的药材,她弯不下腰也蹲不下,就跪在沙地上,一颗一颗地挖。路上经常遇到雨水冲击形成的雨裂,大的两三米宽,三四米深,呈半坡状。婆婆行动不便,就像小孩儿打滑梯一样,坐着顺坡出溜下去,然后再背着药材,拽着藤状的蒿草,一步一步爬上来。傍晚坐部队拉药材的汽车返回百姓家,行驶在坑坑洼洼的沙石路,那种叫“科尔巴迁”的炮兵牵引车,颠簸严重,时有翻车,战士们称其为“科尔巴翻”,战友们也因此开玩笑给未出生的丈夫起名“孙颠”。任何玩笑都表达着一种真实的思想。“孙颠”是战友们对婆婆不畏艰险模范行动的称赞,也是对共产党员称号的崇敬和追求。那一天,婆婆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淡然平静,我却听得紧张不已,眼都不敢眨。当时,一旦发生交通意外或者汽车颠簸造成婆婆流产大出血,荒郊野外,没有医护条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1985年,婆婆脱下心爱的军装,转业到了新的岗位,从那时到我结婚的12年中,我无法知道婆婆是怎样生活怎样工作的。可是,“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计划生育先进个人”……10多本鲜红的荣誉证书,真实记录了可想而知的一切。婆婆53岁那一年,兼职做了老干部工作,我开玩笑说,“让差两年就退休成为老干部的人做老干部工作,可真有点意思啊。”那两年,婆婆血压高、心脏病,身体大不如从前,我眼看着她四次随老干部队到外地旅游,是领队也是医护人员。组织老干部体检、看病、到医院探视、给20多位老干部家送去节日礼品,楼上楼下,不辞辛苦。 婆婆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做出惊天的业绩,没有获得更大的荣誉,但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做好每一件属于自己的工作,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几十年初心不改,就是不平凡。(吴艳晶,作者系大连市沙河口区胜利小学老师)[详情]
“这几天工作累不累?腿还疼么?鼻炎别忘了喷药,一定要注意休息啊!”这是我爱人疫情爆发后进入单位封闭执勤时我与他的一次通话。我的丈夫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期间,他用坚守诠释忠诚,用实际行动展现担当,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以坚决的态度誓将病毒拒之狱外。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大年初一上午,丈夫接到单位领导通知,按照上级要求,需要到单位封闭执勤。那时的疫情防控形势很紧迫,容不得一丝马虎。得知他即将要长期封闭执勤的消息后,我有些担心而舍不得与他分开。然而他说,亏欠父母妻儿的,我日后可以慢慢补偿,可耽误了监狱防疫大事,我如何才能补偿回来?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自2月20日开始,他进入监狱内执勤,由于当时疫情形势紧张,单位领导便给他们下达了“一站到底”的命令。此刻也是我们医疗卫生系统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我只能将孩子交给父母看护,照顾家庭的其他重担便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身上。在高墙内执行封闭执勤任务的丈夫,白天忙完各种繁杂的工作,只有在夜里才有时间与我通电话问候一下。前些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他的工作日记,里面写到:“在疫情突发之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到抗疫最前线,我很自豪。尽管家里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只要组织一声召唤,我便会义无反顾奔向一线。虽然每一次的执勤任务都圆满完成,但对家人和孩子的陪伴却缺席良久,内心愧疚之情难以言表。”看到此,我的眼眶湿润了,对丈夫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担当,是无声的感动;担当,在平凡的举动之中。岁月静好,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我的爱人率先垂范、勇敢担当,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忠诚和坚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文/白杨 作者系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 [详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父亲和母亲年纪轻轻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在小县城里,父母都是年轻党员的家庭为数并不多。我的父亲母亲时时处处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拼命三郎”,我家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奖状,我想这便是他们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的见证。老妈一直在供销系统担任会计,工作让她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她的账务总是做的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偏差。她业务娴熟,钱数得快,打得一手好算盘,在全县技术比拼中拿到过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妈的爱岗敬业为她在工作中赢得了很高的口碑,也因此成为系统内少有的女性副经理。老爸自然不甘落后,退伍后从供销社小职员,做到了县百货公司主任,后来又担任了食品加工厂的厂长。父亲楞把一个面临倒闭的厂子,经营得红红火火,先后盖了两层办公楼,又建了家属楼,解决了厂子里近30名员工的住房问题。在青春年华里入党的父母,以自身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从小就在我的心里播撒了热爱党这颗红色的种子。1997年7月1日那天,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如今我工作生活在大连这个第二故乡,服务于区级政府,从基层街道起步,先后从事过党建、经济、文化、安全生产、社会民生等多个岗位的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我都拿出学生时代时那种专注、严谨、死磕的劲头,恪尽职守。共产党员的身份,让我和父母们这些普通人有了双重生命。在青春年华里入党,是我们在迈步之始,为自己选定的人生信仰和人生航标,是植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内心深处的风骨和担当,让平凡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光彩。(文/安建梅 作者系大连市西岗区总工会工作人员) [详情]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阖家团圆的节日氛围。疫情防控迅速成为全国上下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疫情面前,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薛晓莹作为共产党员,不惧危险、身先士卒,带领自己的护理团队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之中。大年初一,正在家中通过电视关注武汉疫情的薛晓莹接到了需要紧急支援武汉的电话,当时她果断接受了任务,并淡定地说:“好的,主任,我去武汉。”她一如往日接到普通任务一样平静,没有丝毫恐惧。面对同事和家人的担心与恐慌,她也只轻描淡写地说到:“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武汉我是一定要去的,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可以做逃兵。”就这样她成为了大连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称号是光荣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她驰援武汉的55天里,作为同事的我们每天都关注着她的朋友圈,看着她剪短了长发;看着她的脸庞日渐消瘦;看着她被摩托车撞伤仍然无畏坚守。据说,有一天晚班她们组连着收了10个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0岁,连续6小时的工作都要她亲力亲为,防护服里面的内衫早已湿透,护目镜里起了雾,不透气的N95口罩,让她呼吸困难,下班以后,让她难受了很久……对于在驰援武汉期间所受的苦,她总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从不过分张扬。本以为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开始也是结束,没想到几个月后,疫情又出现在我们的家乡。大连湾出现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薛晓莹再次临危受命作为市三院进驻市六院机动队的护理队长,枕戈待旦,随时待命冲上一线。真正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应该冲在最危险地方的使命担当。 薛晓莹常说,爱这个职业,爱护患者,让她感到很幸福。不求任何回报,只做平凡而有温度的护士,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这是她对职业最大的敬仰。就像向阳花一样,向阳而生,温暖入心,有她在的地方就不会冷。(文/姜玲玲作者系市三院护士)[详情]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的爷爷是东北农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他平凡朴实的故事一直感染激励着我不断前行。爷爷有一颗忠诚的心。记得上初中时住校,每逢放假回到家里,爷爷就跟我讲述很多有关党史故事。讲到动情处便流下眼泪,哽咽着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无数风浪洗礼,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能把党的恩情忘了,一定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将来报答党恩。”爷爷有一份质朴的情。改革开放后,家里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好起来了。每当我们买件新衣服的时候,爷爷总是会唠叨一句:“现在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可是我们的国家还不是足够富裕,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很艰苦,所以衣服缝补一下能穿就行,要发扬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他自己穿的衣服也总是洗的泛白,补了又补。现在回想起来,这或许就是党的艰苦朴素作风在一名普通党员身上的生动体现。爷爷有一股实干的劲儿。村里有事无论大小,他总是干在最前面。村里修砂石路,爷爷赶着马车不分昼夜地帮着村里运送砂石,累得他不小心从马车上摔了下来。有人劝他干活别那么拼命,他却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大家谁还会愿意努力付出?”爷爷有一份执着的爱。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过去帮忙,从不计回报。有一年村里电线改造,需要重新铺设线路,因为埋电线杆要占个人家的地,影响家庭收入,爷爷便不顾家人反对主动要求把电线杆埋在自家地里,还说:“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相比战争年代我们能活下来就很幸福,只要有人在、勤奋努力就能赚到钱,不差这一点儿。”爷爷的故事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从朝气蓬勃到成熟稳重,从稍有建树到从头再来,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身份在变,不变的是入党时的初心。我始终坚持把小事办好,把细事做透,继承着爷爷的党员精神,在平凡岗位中发光发热,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文/白开水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工作人员)[详情]
张燕灵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身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我常常需要下村参加防疫工作。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其中一位年近八旬的奶奶让我印象深刻。她叫王连富,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村内从事居民组长工作30余年。疫情之初,听说村里要安排人发放防疫宣传单,她首当其冲报名参加,第一时间把宣传单张贴在各个路口的显眼位置。按照村防控工作部署,村里成立了志愿者巡逻队,她也第一时间加入了队伍。王连富奶奶的丈夫患有慢性病,疫情期间,老伴儿的病情复发了,每天需要输液,她为了不耽误防疫工作,无奈把丈夫托付给亲戚帮忙照顾,自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防疫一线中。听了她的事迹,我心中不禁涌出一股崇拜之情,年近八旬的她依旧充满担当,无私奉献。村里的防疫干部看着她在防疫一线忙前忙后,实在心疼,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丈夫还需要人照顾,村干部三番五次劝说她回家休息,都被她拒绝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点困难难不倒我,我能行,几十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就是我的家,现在党和国家需要我,村民也需要我,我要坚持到抗疫胜利的那一天。”她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村里人都说,她担任居民组长时就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她也总笑着说:“别看我年纪大了,但是人老心红,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抗疫期间,她每天都穿梭在大街小巷,张贴防疫宣传单、入户走访排查、登记造册、发放防疫物资、宣传防疫知识……即使遇到暴雪天气,也没有停止她工作的脚步。百年辉煌歌颂党,岁月无悔践初心。党的百年历程留给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更是百年岁月中,流淌在血液里、刻印在思想上那份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越是危难时刻,越是得以彰显。我想这便是建党百年中留给我们年轻一代一次朴实而又难忘的党性洗礼。(作者系金普新区向应街道社会化工作者) [详情]
王君凌我的姥爷是一名拥有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山东的一个小县城走出来,在轮船上工作过,在车间里操劳过,在管理岗位上奋斗过,他走过的每一步都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是姥爷一生的原则,这句话也陪伴他在工作岗位上40年,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是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技术本领和善学肯钻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姥爷是一名忠于职守的党员。姥爷在大连机床厂工作,工作中姥爷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凭借着过硬的本领,一步步走到车间主任的岗位。因为技术好,姥爷经常被派去外地交流研讨工作,回来后便把学到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厂里的工人们,带领大家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业务能力,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姥爷是一名勤学善读的党员。姥爷当年只读了五年书便辍学了,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学。每天都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读报纸、写日记。日记中记载着许多国家大事、先进人物事迹、社会生活和新农村变化等。他在日记中写道,“是一个个鲜活的事迹激励着我努力学习,成为我前行的动力,促使我克服一切困难把事情做好。”姥爷还是一名信仰坚定的党员。他经常教导我要努力学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增长才干报效祖国。姥爷退休后,经常参加社区党员活动,每一期的《共产党员》他都订阅,每次缴纳党费一天都不耽误。如今,他95岁了,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听不清了,但仍积极关心政府工作、关心社会发展。这就是我的党员姥爷,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忠于职守、勤学善读、信仰坚定。他把每一位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塑造自我独特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回忆他的峥嵘岁月,也是激励我续写奋进的凯歌。(作者系大连市妇联工作人员)[详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吹响之时,大长山岛镇四块石社区党组织的不少党员同志就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纷纷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为抗击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形成了社区抗疫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区党员李丰日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主动加入到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中,认真做好社区防疫的宣传和巡查值守工作。56岁的李丰日在居民小区哨卡执勤查看来往车辆和登记人员信息。哨卡都设在居民小区主入口处,没有取暖设备,寒气逼人。李丰日和许多年轻的执勤队员一样,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一副口罩、一件红马甲就是他的战袍,准时准点出现在执勤站点上。无论安排在哪个时间段,哪个执勤点他都毫无怨言,认真执勤。车辆信息登记、疫情防控宣传、协助检测体温、劝导居民少出门、戴口罩、讲卫生,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为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疫意识,李丰日一次又一次地宣传防疫知识,苦口婆心地劝说,在劝告过程中,有些人不理解,甚至对他出言不逊,李丰日也都包容对待。后来,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复产,街道、市场、公园的人流增多,疫情防控更加复杂、难度更大,社区志愿者由固定哨卡调整为流动巡逻,李丰日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战线上。公园、市场等地方都能看到他巡逻的身影,特别是针对一些放松警惕而不戴口罩、扎堆唠嗑的老年人,他都会耐心地劝说,督促并引导居民切勿放松警惕,形成良好的防疫习惯。李丰日在巡逻的间隙还带头参加社区组织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辖区内林边垃圾、楼道内杂物、水沟堆积物以及居民废弃品等进行清理,有效改善辖区内环境面貌,减少病菌滋生。像李丰日这样的社区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如同一面旗帜,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以满腔热忱和恪尽职守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力量和信心,也感召了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防疫一线中来,为社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文:张玉作者系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四块石社区工作人员)[详情]
如果说人的一生像一只海上的船,那么一定有一个人,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你前行的方向。对于我来说,这个人就是我的爷爷。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无私,吃苦耐劳,爱党爱国。爷爷幼年时家庭生活困苦,家徒四壁,更不幸的是年仅13岁的他还被日本侵略者抓去修铁路。爷爷深知不能屈服于日寇的淫威,他觅得良机,摆脱了侵略者的魔爪。他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加入到了共产党的军队。爷爷那时候目不识丁,但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便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认字,还当上了通讯兵。随后几年,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很多战役,几次死里逃生。大腿上的弹痕、脚背上被手榴弹熏过而长出的一片黑斑,都是他一辈子值得骄傲的“勋章”。由于爷爷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十几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更是多次立功,成为部队楷模。解放后,爷爷脱下戎装,被分配到上海海运局大连分局工作。而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刚刚上船时,他连游泳都不会,船只行驶没一会儿他就吐得很厉害。面对困难,爷爷没有气馁,而是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没过多久,他便掌握了良好的水性,在船上工作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凭借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不服输精神,爷爷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在短时间里背下了千道题目,空闲时便去船舱、驾驶室观察琢磨,最终考取了“轮机长证”。在日后的工作中,爷爷更加认真负责,数次在困境中凭借自己的学识、胆识与坚定意志,化险为夷。爷爷在单位工作几十年,一生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党和国家事业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牵挂。相识之人,无一不夸赞他对祖国的忠贞与热爱。爷爷只是千千万万个党员中的一员,战争年代,他们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和平年代,他们默默奋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无悔,用青春和生命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党旗的誓言。(文:杨萌作者系培训机构教师)[详情]
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正在海南岛上守卫着祖国的边防。每天巡逻在祖国的南疆,鸟语花香、碧海蓝天的南国风光尽收眼底,而此时我也非常想念广阔大洋的另一边——远在黄海之滨的家乡,想念我的妈妈。是妈妈教育我要把军营的摔打和锻炼当作人生享受、当作青春之歌;是妈妈用行动和表率给予我指引,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力量。我的家乡在大连市长海县广鹿岛镇塘洼村,我的妈妈叫张健玲,现任村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工会主席、兼任北庙屯党支部书记。我家是屯里党员活动的固定场所,用我爸爸的话说,我妈就是以我家为圆心,四邻八舍为半径,召集党员做好事的一块吸铁石。2020年1月22日,妈妈刚刚完成乳腺癌切除手术,出院不到半个月,手术切口还没拆线的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之中。走上战“疫”岗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个病人,立刻传达上级精神,牵头建立防控组织,整合防控力量,协调防控物资,摸排疫区返岛人员底数,帮助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生活难题。为了更加扎实地做好疫情防控,她组织发动全村100多名党员,通过村广播、微信群传播防疫资讯,到村民家中送宣传和防疫材料、劝导关闭村民经常聚堆的棋牌室、落实封闭管理要求,组织志愿者上岗检查、汇总报送各种材料,她几乎是处于不眠不休的状态。我妈妈被村委会同事称为活账本,谁有需要查询电话号码或者村民家里情况时,她张口就来。在疫情防控期间,妈妈手边始终放着700多位外来人员动态登记台帐,清晰记录着进入时间、输出地、健康状态、电话号码、包保联系人,一账在手,一目了然,一数不差,就是她的工作标准。针对从武汉返乡人员,妈妈总是主动同他们的家人联系,告诉他们要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居家隔离,上门为他们送去消毒用品,每天提醒包保联系人上报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在全年几次战“疫”期间,妈妈每天要汇报三大类表格,收发320多条微信信息,接听120多个电话,忙着听,忙着看,忙着算,忙着写。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位海岛渔村女“村官”,一名平凡朴素的乡村共产党员,坚守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群众。(文/王文涛作者系现役军人)[详情]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回顾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程,更加坚定我们热爱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我们身边也从来不缺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祝发鸿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优秀品质和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时刻感动着我,影响着我。祝发鸿毕业后,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后来大长山岛镇政府缺少优秀年轻干部,便把他从学校调到镇政府,后来被任命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退役军人服务的行列中来,带领中心工作人员从基层抓起,短时间内完成了县中心和各镇站的建设任务,完成了退役军人的信息采集和保险接续等工作。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家有个共识,只要工作安排给祝发鸿,从不用担心效率和质量,他就是一个做事让人放心的好党员。祝发鸿有朴素的情感,视同事如亲人,总是有老大哥的样子。参加工作以来,他心系百姓,时时处处以百姓福祉为重,单位里,他从不以领导自居,不当发号施令者,而是重活难事抢在先、干在前,工作多付出、遇事少攀比,从不斤斤计较。祝发鸿只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私奉献,为党旗增光添彩。我相信,正是有无数祝发鸿这样扎根基层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的党才能永葆先进性,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战斗力,并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路凯歌嘹亮。(文/张伟作者系长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