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一部分参度调查 海参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海参养殖发展历程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距今已有六亿年的历史。海参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约有1300多种海参,中国约有140多种,其中,全世界有40种可食用海参。中国可食用海参达20种。黄渤海海域出产的刺参,是我国最为知名、经济价值最高的海参。 我国从1954年开始海参育苗研究;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培育出一定数量的稚幼参;20世纪90年代以长岛为核心,对外逐步开始进行海参养殖;21世纪初海参逐步在山东、大连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2010年海参逐步成为一项热点产业。 2011年起,海参养殖开始向福建、河北拓展。当年海参价格上涨了40%,持续的高景气,带动了海参苗养殖热情。然而2012年开始高端消费受限,福建“北参南养”使得产量大增,导致海参价格一路走低,育苗、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出现下行。2015年伴随消费群体增多,海参市场开始回温,2017年中国海参海水养殖产量达到近7年峰值219907吨,但是2018-2019年受北方高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海参产量持续下降,到2019年,我国海参产量已经下降到171700吨。2020年,海参产量恢复到196500吨,但与历史高点相比,仍然有10.64%的差距。 二、2020年全国海水养殖及海参养殖概况 2021年9月,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三家权威部门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版正式发布,其中海参苗种数量、海参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等权威数据也随之公布。 1.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 根据年鉴统计,2020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27543亿元,比2019年增加1137亿元,增长4.1%,其中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比2019年增加261亿元,增长6.8%。排在海水养殖产值前列的省份分别是:山东(931亿元)、福建(841亿元)、广东(648亿元)、辽宁(373亿元)、江苏(328亿元)。 2.2020年海参养殖面积 自从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对海参营养价值认可的提升,全国范围内海参的养殖面积整体不断增加。特别是2018年,增幅高达8.46%。截至2020年底,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24.27万公顷,较上年略减少0.4万公顷,同比下降1.65%,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242700公顷,其中辽宁约为151700公顷,占全国总面积62.5%;山东约为79700公顷,占全国32.8%,河北约为9467公顷,占全国3.9%;福建约为1470公顷,占全国0.6%。 3.2020年海参总产量 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比2019年增长2.48万吨,增幅14.5%。 按地域来看,山东海参产量为9.89万吨,占全国50%,辽宁5.64万吨,占全国28.7%,福建2.8万吨,占全国14.2%,河北1.3万吨,占全国6.6%。 4.2020年海参产值 按照每吨成品海参15万元/吨计算,全国海参原料产值29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左右。 5.海参的育苗数量 2020年全国海参苗产量550亿头,比2019年增加26亿头,增幅4.88%。其中山东332.87亿头,占60.5%,辽宁196亿头,占35.6%,河北21.17亿头,占3.85%。 三、养殖的区域竞争格局 1.海参养殖形成三大产区 我国海参的主产地在北方地区,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山东、辽宁、福建产量分别占全国50%、28.7%、14.2%,位居前三位。从养殖面积来看,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242700公顷,辽宁、山东、河北、福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62.5%、32.8%、3.9%、0.6%。从育苗数来看,全国的育苗区主要是山东和辽宁省,2020年两者共育苗528.87亿头,占据全国育苗数量的96%。 从整体来看,我国海参养殖已经形成三大产区,以辽宁省为核心的北部产区;以山东省为核心的中部产区和以福建省为核心的南部产区。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地,山东烟台、威海、青岛等,福建海参主要集中在霞浦。 2.各产区海参数据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海参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且一直稳步上升,山东省则有涨有落,福建省的养殖面积从2017年起不断缩减,河北省的海参养殖面积近两年有所增加。 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大连海参的养殖面积约为128700公顷,其中底播海参养殖面积海参养殖面积约为86000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底播海参养殖区域,大连底播海参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山东全省海参养殖面积的总和。 由于底播海参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养殖密度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因此,2020年辽宁海参养殖面积虽然是山东的1.9倍,产量却只有山东海参的57%。这也侧面表明辽宁海参海洋生态养殖占比较大,海参品质整体优于山东海参。 福建海参由于养殖密度大、生长周期短、产品品质与辽参、鲁参相比有很大差距,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从海参产值来看,2020年海参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左右,根据大连公布的数据,大连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国1/3,占辽宁九成左右。按此估算,辽宁省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为222亿元,而辽宁省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373亿元,海参占比约为60%,可见,海参是大连乃至辽宁省渔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和优势行业。 四、海参的价格趋势 海参价格呈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前,海参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宣传,高端养生滋补品的定位广为人知,价格一路走高。鲜活海参最高曾在2011年9月达125元/斤。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6年,受利益驱动,海参养殖量增加,“北参南养”使得海参产量大增,但也拉低了海参的品质和价格。这个阶段,国家开始限制“三公”消费,餐饮渠道海参需求疲软,海参价格一路下跌。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海参价格开始触底回升,特别是2018年、2019年海参产量受天气影响锐减,海参价格持续上涨。2020年秋季,大连地区成品参、海参苗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2021年大连春季海参价格同比上涨20%。根据《大连晚报》报道,2021年大连秋季活海参收购价同比上涨了15%左右。预计今年冬天,终端市场的即食、半干、淡干等商品海参价格很可能会水涨船高。 海参行业或将迎来景气周期: 从需求端来看,自2020年疫情开始,海参市场需求明显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受高温天气影响,2019年海参产量与2017年相比锐减22%,目前仍未完全恢复,这是造成近两年海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国外的海参无法进口,海参总供应量减少,这也造成了价格上涨。 按照海参2-4年生长周期推算,未来两年海参供应量仍无法完全恢复,预计海参价格将持续上涨。根据报道,大连市瓦房店地区,45万亩的海参养殖区域今年春季海参苗的投放量接近3000万斤,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左右。预计2024年-2025年海参产量将再次攀上历史峰值。 五、海参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参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标准和执行问题 国家只出台了干海参、即食海参标准,其他产品或者只有地方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比如速发干海参已经在市场销售多年,至今没有标准。蒸食海参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即食海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而且还是停留在水袋海参阶段。海参加工标准的滞后问题,导致海参品质监管执行存在较大的困难。 2.熟人经济 海参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不同,品质和价格存在巨大差异,但普通消费者往往没有能力鉴别,除了去正规商场、知名海参品牌专卖店购买以外,只能托熟人、找关系、靠信任买海参,老客户成为海参购买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实际上中国年消费海参81只以上的人群不超过500万,有近10亿人还没有吃过海参。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非沿海地区的潜在海参消费者对于海参的了解远远不够,近几年燕窝、鱼胶等滋补品销售火爆,即食产品品类口味丰富多样,相比之下,海参则显得有些不温不火。即食海参口味单一、参源和质量难以辨别、中老年人消费的定位成为阻挡全国消费者的一道门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海参产业的发展。 3.销售市场混乱 海参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经销商,利用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不足、价格敏感等特点,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其中不乏掺假、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等行为。比如,夸大参龄,这是目前专家也无法判断的难题。虚假标注产地问题也很严重。 4.养殖、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低。 海参产业育苗、养殖、加工环节能做到标准化的企业非常少。一些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海域水质恶化,病害风险巨大。一些加工厂工艺五花八门,靠经验、靠手感、靠口感情况普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主要指标浮动较大。干海参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的产品不足10%。 5.良种覆盖率低 目前通过国家评审的海参新品种6个,只有安源1号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海参产业良种覆盖率不足20%。多数育苗企业随意选用种参育苗,养殖户更是以价格便宜为标准选购苗种。 6.以价定质 海参是滋补品,吃的是营养,不是大小,更不是便宜。但个别海参产业从业者,以价定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经远远偏离了海参原料的正常价格,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假冒产地、非法添加等问题。 7.南方参冒充北方参 由于北方水温低,海参要经历冬眠,即使是圈养海参,也需要2年左右的生长期,底播海参生长期则通常在3年以上。而福建等南方海域水温高,海参苗经过秋冬季节半年左右的养殖就达到成品海参的规格。 南方海参除了大量进入餐饮渠道外,还会被运回北方,被一些经销商冒充北方圈养海参低价销售,扰乱了海参市场,甚至产生“劣参驱逐良参”的现象。 8.品牌运营的层次和水平不高 当前,各个海参企业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广告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海参品牌的个性化、辨识度不高,缺乏真正的领军品牌。 六、海参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1.建立海参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 海参行业新产品开发较快,但产品标准规范却比较滞后。由于缺乏行业技术标准,海参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形成区域合力,往往是企业卖力吆喝,用自创的标准检验自身的产品,难以让消费者真正信服。国标的缺失导致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买到好海参的难度。此外,技术标准滞后也使工商质检等部门在海参监管上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境地。为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海参产业产品统一标准,已成大势所趋。 2.提升优质苗种覆盖率 优质苗种对海参产业至关重要。好的参苗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生长速度,抗高温、抗病害能力强的苗种可以在气候突变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海参死亡率。在同等条件下,提升优质苗种的覆盖率,是增加海参产量的关键。 3.养殖方式更加生态和智能化 2021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到2025年将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0%的目标。海参产业将在饵料投放、环境监控、水质改良、底质改造、采捕方式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菌等技术将不断应用于海参育苗养殖产业,这些技术将有效防控海参养殖中的各种风险,提升海参产量。未来,海参池塘养殖亩产将普遍达到120公斤以上,深海底播亩产将超过60公斤。 4.生产标准化和加工环保化 在国民对食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的今天,更安全、更美味、更健康、更环保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海参相关产品加工的标准化和安全性逐渐成为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海参企业想要赢得消费者,就需要严格按照SC国家认证标准设计建设的海参加工单元,并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环保生态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与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品控、检测、销售全环节的标准化。 5.加工环节将更加注重营养保留 随着海参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未来速发海参、非水发即食海参、调味海参等将成为消费主流,更便捷、更营养、更美味、更健康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更多的先进杀菌、保鲜、调味、生物提取等技术应用于海参领域,海参更多营养成分将被认识和挖掘,营养保留度高,吃起来方便,口味年轻化、潮流化的新型产品将获得新消费者的青睐。 6.以全程追溯为手段的营销成为主流 海参作为高价值的滋补品,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地溯源和养殖、加工的安全性。随着5G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市场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消费者“所见即所得”,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将无路可走。 7.企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构建从海参苗种繁育到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海参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实现对海参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利于破解监管难的问题。 8.产业集群化发展 海参产业相关企业集聚的意义不只是企业单纯的物理集聚,更是行业资源、专业人才、科技创新、市场机遇的深入融合,对于扩大区域产业的规模,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市场经济繁荣有深远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海参市场想要越做越大,就迫切需要配备完善的农海产品流通平台、海参供应链创孵平台来进行开拓、规范和引导。 七、智能时代的海参产业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海参产业将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区块链、5G远程监控、智慧海洋等将让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进而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经营理念乃至新的产业形态。 (一)区块链溯源技术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和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可以保证所有流通的数据和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确保海参从育苗到生长到销售的整个环节都是透明、可追溯的。让消费者打消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劣质海参产品将没有以次从好的可能,优质的海参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以此倒逼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从最先开始就规范养殖,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智慧养殖监控直播 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就是由养殖区域的监控摄像机、在线水质监测等智能终端采集水质参数、视频等信息,通过中控室服务器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养殖企业用户通过终端观看视频及水质参数,根据养殖需要发送增氧、投饵等控制指令到中控室,由中控室发送指令传给布置在养殖区的设备,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海参加工车间架设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摄像头,将“育种、育苗、养殖、加工”各阶段生产画面和信息通过直播展现给消费者。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智慧养殖监控系统,可以让消费者实时看到海产品的养殖情况,加工过程,让客户真正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三)智慧海洋数字化建设 以智慧海洋为引领,提升现代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产业水平,促进海参等海水养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方面,山东省走在了前列。根据公开报道,威海、烟台、青岛等地都进行了智慧海洋方面的尝试。 1.山东威海小石岛实现海底远程监控 2017年11月,山东威海市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入运行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在海底布放水下摄像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信息。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随时查看相关实时视频信息。该系统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联动和数据共享。通过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视,对刺参、鱼类等的生活状态以及海底藻场的生态环境状况也一目了然,海底远程监控系统与岸基视频监控、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浮标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网络,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 2.青岛智慧海洋管理实现“一张图”看数据 2021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建立西海岸新区海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近岸海域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该平台实现了“一张图”看数据,“一张图”决策分析和指挥调度,初步实现了近岸海域可视、可探测,具备海上越界分析报警、渔船图像智能分类识别、渔船违规行为分析报警等智能化功能,在全国首开先河。 未来,青岛将全力推进智慧海洋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共享率,初步建成海洋生态监测网络。到2022年,涉海数据共享率达80%,形成以“采集、传输、挖掘、应用、共享”为主线的海洋大数据信息链。 3.烟台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 2021年,烟台市全面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加快搭建烟台市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经济一张图”。提升海洋综合减灾能力,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精准海洋预报信息发布,开展敏感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和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打造世界海参产业城,提升烟台名优海产品影响力、市场占有率。 第二部分发人参思 海参行业痛点及应对之路 一、海参消费行为分析 (一)、收入和意识有差异的购买行为分析 1.收入高,保健意识高的群体。这类人群对海参有一定的了解,对产品品质、营养、品牌、口味要求较高,他们是海参长期、坚定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2.收入高,保健意识差的群体。这类人群海参消费潜力巨大,需要做的是信息触达、信任建立和消费引导。 3.收入低,保健意识强的群体。这类人群对价格非常敏感,追求性价比,他们不讲究品牌,如果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或者价格波动,他们很可能选择其他价格低廉的保健品来替代海参。 (二)购买目的不同的购买行为分析 1.为自己购买:根据消费能力不同选择不同档次的海参,一般为了保健、或手术后恢复而购买海参,注重海参的营养,对食品安全性非常敏感。 2.馈赠亲友和孝敬父母:更不关注品牌和包装,更在意品质好,经济实惠。 3.作为礼品馈赠他人:据大连海参行业近年一份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海参购买端自用比例不超过50%,送礼比例相对更大。人们选购礼品海参比较关注品牌和包装。 (三)海参消费者年龄分布 海参主要食用者为中老年人,体质虚弱人群等,40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占多数。2020年起,年轻人也加入滋补养生大军行列,海参消费群体从以往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向30-40岁扩展,这一年轻化趋势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此外,海参城市消费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广州、深圳、郑州、苏州等地海参消费相对集中。 (四)海参消费的痛点 消费者对海参的认知有三大痛点问题:一是无法辨别海参的优劣;二是不了解海参的功能功效;三是无法判断海参的价格合理性;此外,如何防止产地作假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五)海参食用的痛点 对于从未接触过海参的人来说,不知如何发制、不懂如何吃、没有时间坚持吃是阻碍干海参等海参品类销售的重要原因。 因为不会“发”海参,初期尝试购买海参的消费者多选择即食海参。随着越来也多的“海参小白”加入食用海参的行列,营养留存度高、口味多元、食用方便的即食海参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这对企业的加工技术、品类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消费者对于海参的共性需求如下: 保证安全,可以证实原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营养保留度高;价格合理;即食海参口味多元,味道鲜美,最好能出现网红爆款。 二、大连海参行业的应对和破局之路 (一)大连海参面临的问题 1.大连海参的原产地保护面临挑战 大连海参盛名在外,但被假冒的现象一直难以杜绝。一些海参经营者从南方收购海参进行加工,冒充大连海参进行出售。对大连海参的口碑、价格、销量造成了直接冲击。2020年,辽宁海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8.2%,产值占35%左右,相对于辽参3-5年的生长期,南方参半年左右的生长期来说,辽宁海参(90%为大连海参)的品质与价格存在较大的偏离,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以次充好、假冒产地的问题盛行。 2.消费者对海参行业的信任危机殃及大连 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某地海参养殖、加工滥用药物、增重剂,引发消费者对整个海参行业的信任危机。大连海参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池鱼之灾。如何“自证清白”,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海参企业的共同努力。 3.海参市场无序竞争 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运营商,瞄准普通消费者专业知识不足,关注价格的弱点,以次充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最常见的就是拿圈养海参当底播海参来卖,对优质海参造成了冲击。 4.宣传推广缺乏整体性 大连海参的宣传推广未形成合力,消费者对大连海参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未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深入人心。部分海参品牌化运营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许多海参品牌并不清晰自身的战略和定位,模仿跟风现象比较普遍。 (二)大连海参的破局对策 1.海参产品的原产地追溯体系 农海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像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都是如此。大连海参的原产地认证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消费者可见的大连海参产品的产地及质量可追溯体系,可从根本上涤荡海参市场乱象,强化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强化大连海参的行业优势地位。 2.海参养殖加工过程“千里眼”监控 对于养殖、加工规范、品质有保障的海参企业,通过远程监控手段,让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3.树立大连海参整体形象 政府、行业协会牵头,构筑大连海参电商平台、严格规范养殖、加工标准,完善海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大连海参的整体形象。 4.主办城市级、平台级活动 举办各类城市级活动和海参企业组团参加的活动,如海参捕捞节、海参品牌企业榜单、云展会等,提升大连海参的美誉度和传播声量,做大做强大连海参产业品牌。 如举办大连海参养殖企业“云直播”:从海底到餐桌,从捕捞到加工,全方位展现大连海参独有的优势。 举办大连海参“参度游”,直播“海碰子”深海捕捞海参、水下机器人捕捞海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海号子”等。[详情]
第一部分颐参养寿 躲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神奇生物 据科学界推测,海参已有6亿年历史,在比原始鱼类还要早的前寒武纪时期就开始出现了。 2005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外籍科学家Botting博士在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山脉,找到了4.6亿年前的海参化石,这是当前最古老的完整的海参化石。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华莹山和浙江长兴的二叠纪(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掘到了海参的骨片。 海参属于软体动物,因此,化石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约10个地点发现了海参化石。在几亿年间,海参的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形态学角度确定海参物种间的进化关系缺乏足够的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参是一种极为古老而神奇的生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曾经爆发了五次重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分别为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2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以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 在三次灭绝事件中,海洋生物都遭受了重创,泥盆纪大灭绝造成了82%的海洋生物灭绝,二叠纪大灭绝造成了90%的海洋生物灭绝,三叠纪大灭绝造成了约76%的物种灭绝,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 而海参,却神奇地躲过了多次“灭顶之灾”,其出色的生存能力和进化能力,几乎超过了地球历史上所有的海洋动物。 海参爬行速度缓慢、也没有足以对抗敌人的武器,亿万年来,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中,它们是如何繁的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的科普文章《海参长生之谜》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海参具有以下的神奇特性。 1.预测天气 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它会提前躲到石缝里。 2.变色 海参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在海带、海草中,海参则表现为绿色。这种保护色,能让海参与环境融为一体,难以被天敌发现。 3.夏眠 海参对温度很敏感,水温超过20摄氏度后,刺参就向深海迁移,躲到石缝里,停止进食,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其他动物很难找到它们。 4.排脏逃生 当海参遭到天敌袭击时,会马上地把自己的内脏喷射出来,迷惑天敌,海参则借助排脏的反冲力,立即逃跑。这叫排脏功能。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5.分身 将海参切为两端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海参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为2段,以后每一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 6.自溶 当海参离开海水后,在短时间内会自己融化成水状,溶解得无影无踪。海参用这种方式“告诉”捕食者:“你看,我‘没得吃’”。这对捕食者产生一种“记忆”。个体虽然“自我牺牲”了,但对群体、种群却保留下来。 第二部分参入人心 50多种营养物质构成完美营养结构 在几亿年漫长的时光里,海参经受了无数次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考验,为了“活下去”,海参不仅修炼出各种抵御天敌和自然灾害的本领,还积累大量丰富营养成分,形成了几乎完美、均衡合理的营养结构。 关于海参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期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指的就是海参。 关于海参医药价值的记载始见于明朝。《食物本草》记载:“海参,其形如虫,色黑,身多傀儡。一种长五六寸者,功擅补益。肴品中之最珍贵者也。味甘咸平,无毒,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去三焦火热。”《五杂俎》记载:“辽东胶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清朝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辽参具补肾滋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 现代科学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海参的营养价值。以干海参为例,每100克干海参所含营养成分如下: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海参富含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18种氨基酸、牛磺酸、硫酸软骨素、刺参黏多糖等多种成分,钙、磷、铁、碘、锌、硒、钒、锰等元素及维生素B1、B2等多种维生素。 这些营养成分使得海参具备的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功效。海参中富含的活性物质酸性多糖、多肽等能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富含的硒则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防癌、抗肿瘤作用;硫酸软骨素能推迟衰老,精氨酸、锌能滋阴壮阳等。牛磺酸、赖氨酸等在植物性食物中几乎没有,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缓解疲劳。海参中的脂肪酸主要以多烯酸为主,其中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体必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脑机能,防治忧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抑制血栓、胆固醇和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还能治伤抗炎、护肝保血管。 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及其团队发布了海参硫酸化多糖对新冠病毒活性有抑制作用的成果,多位专家发表论文指出,海参皂苷对多种肿瘤细胞有广泛的增殖抑制活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平均抑制率为45.5%,并可以减少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平均抑制率为66.0%。 此外,海参再生功能强大,即使排脏或被切为两段,也可以再生。因此,海参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也是术后康复时期,医生推荐病人吃海参的原因。 那么,是不是集齐了50多种营养物质,就一定能起到保健治疗作用呢?当然不是。海参之所以对众多病症的康复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众多营养物质,更关键的是,这些营养物质比例均衡,营养结构堪称完美,人体吸收后,各元素协同作用,彼此发挥出最大功效,从而起到保健和支持疾病康复的作用。 第三部分参不可测 你为什么买不到好海参? 海参对身体有好处,但前提是买得准,吃得对。不得不说,海参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一方面,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另一方面,海参销售套路不少,很多消费者花了高价,买到的却是劣质海参。 为什么买到好海参这么难?填写下面的问卷,你或许就明白了。 海参调查问卷 1.您认为大连海参、山东海参、福建海参的区别大吗? A.很大 B.不大 C.说不清 (答案:A) 2.如果按养殖方式为海参质量排序,您认为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圈养海参 B.大棚海参 C.吊笼海参 D.底播海参 (答案:DACB) 3.如果按海参生长年限排序,您认为从长到短的顺序是? A.圈养海参 B.吊笼海参 C.底播海参 (答案:CAB) 4.您印象中哪些海参种类有国家标准?(多选) A.活海参 B.淡干海参 C.半干海参 D.盐渍海参 E.高压即食海参 F.水发即食海参 G.鲜蒸即食海参 (答案:BF) 5.海参多少“头”是什么意思? A.量词,表示数量 B.区分价格 C.指一斤(500克)海参有多少只 (答案:C) 6.您认为根据海参大小,能大致判断海参的生长年限吗? A.能 B.不能 (答案:B) 7.您觉得哪种方式可判断所购海参的产地? A.看商品包装标注 B.看是否有地理产品标志 C.直接到养殖基地购买 D.找熟人购买 E.无法判断 (答案:B) 8.以下能表明海参质量较好的是哪些?(多选) A.同等大小的干海参重量轻 B.同等大小的干海参重量重 C.干海参非常坚硬 D.海参刺呈三角形,粗壮 E.同一批海参大小不一,颜色不均匀 F.同一批海参大小差不多,颜色均匀 (答案:ACDE) 以上这些问题仅仅是购买海参时需要掌握的“入门知识”,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已经是很高的门槛了。 业内人士指出,参种、产地、生产方式、加工方式不同会导致市面上不同的海参产品价格相差数倍。为了牟取暴利,不诚信的商家会故意给海参产品贴上错误的标签,如夸大海参生长年份、以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圈养海参冒充底播海参等。更有甚者,在加工海参时添加各种增重、防腐、改善品相的化学成分等。这些欺诈行为除了影响海参行业的公信度之外,还易引发消费者对海参产品安全、卫生和真实性的担忧,也对整体行业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普通消费者如果想凭借一己之力买到好海参,至少要闯四道关: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性价比。下面,我们就潜入海参行业的“深水区”,系统了解个中奥秘。 海参产地:辽宁、山东、福建海参有啥不一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产地,决定了海参的品质也有所不同。 总体看,辽宁海参(约90%为大连海参)由于纬度更高,海参生长周期更长,海洋生态养殖面积大,品质上佳。山东威海、烟台等地的海参生态养殖比例也比较高。但其他地域基本以圈养海参为主,近几年多次因质量问题被权威媒体曝光。 福建天气酷热,夏天海参会化皮死亡。因此,福建的海参只有秋冬季节可以生长,全部是从北方运过去的“移民海参”。北方的海参苗在福建经过吊笼浮筏养殖半年左右,即可长成成品海参。这类海参养殖密度非常大,亩产量能达到底播海参的50倍,但由于海参生长期很短,海参品质无法与北方相比。 海参养殖方式: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从海参生长方式和人工干预程度来看,海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纯野生海参 完全没有人工干预,在海洋中自然繁衍生长的海参。纯野生海参数量非常少,在一些未开发的岛屿附近或者水深20米以上的非养殖海域可能存在少量野生海参群,但捕捞成本极高。有些养殖海域,少量野生海参与底播海参混居在一起,很难分辨,所以,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纯野生海参。 2.底播海参 底播海参是指将人工培育的海参苗,投放到天然深水海域,让其自行在海中觅食,自然生长,3-5年后进行捕捞。底播海参生长环境与野生海参完全相同,除了海参苗需要人工培育、海底需要投放人工礁石(方便海参吸附在上面)外,没有其他干预手段,所以海参品质也很高。 底播养殖由于是仿野生养殖,不可避免地受到天敌、赤潮等影响,死亡率较高。此外,底播海参生长密度很低,生长周期长(一般在3-5年),亩产量很低。因此,虽然底播海参的价格普遍较高,但总产量并不高,约占全国海参产量总额10%左右。 3.浅海圈养海参 浅海圈养就是在海边修筑拦水坝,投放海参苗进行集中圈养。浅海圈养的养殖区的海水属于自然海水的一部分,潮起潮落,水里的浮游生物也随之不断更新流动,较好的满足了海参的部分“用餐需求”。但是圈养密度高,靠海水无法自给自足,所以还是会投放海带、海藻之类的饲料,也可能投喂一些人工复合饲料,一般不会投放药物。海参养殖周期在2-3年左右,易于看管与捕捞,产量较高。 4.池塘养殖海参 池塘养殖,是指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挖池塘,进行防水处理后,放入石头或人工礁石,再放入海参苗,进行人工养殖。海参的食物就是人工饲料,养殖户也会投放一些药物,防止海参生病。因为这种是陆地圈养,水循环不好,所以隔一段时间必须清理池塘底部,更换海水。 通常来说,池塘的深度在2-3米之间,水浅光照足,饲料充足,海参生长较快,约两年即可长成成品参。池塘养殖的海参很少活动,饲料单一,营养与底播海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浅海或池塘养殖都属于近海围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常说的“圈养海参”。但采用浅海养殖的海参质量要高于池塘养殖的海参。 5.筏养/吊笼海参 吊笼养殖海参就是在适合养殖海参的海域搭设筏架,然后把养殖笼拴在筏架上养殖海参的一种技术。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福建省。也是“北参南养”的主要方式。所谓“北参南养”,是指将每年十月份左右,将北方的海参苗运到南方海域,放在养殖笼里养殖,由于南方海域冬季水温非常适合海参生长,海参苗半年即可长到成品参的规格,到第二年4月份左右,即可捕捞上市。 吊笼养殖的海参养殖密度非常大,亩产量是北方底播海参的50倍左右。虽然产量高,但由于是完全采用人工饲料投喂,与北方海参相比,就像土鸡与速成鸡、南方大米与北方大米的差别,营养价值完全不同。 6.大棚养殖海参 大棚养殖就是在室内修建养殖池进行养殖,是人工干预最多的海参养殖方式。由于室温、水温都可以调到最佳状态,所以海参会持续进食,养殖周期很短。大棚养殖最早是用来培育参苗使用,后来有一部分转成养殖成品海参了。此方式完全人工喂养,会投放一些药物改善水质、预防病害,但目前总产量还不大,市场占有率低。 海参的品质与其生长环境、生长年限、养殖方式息息相关,总的来看,生长环境越洁净、生长期限越长、人工干预越少,海参的品质就越好。纯野生海参品质营养价值最好,大棚养殖海参质量最差。 海参加工方式:营养、方便最受关注 1.淡干海参 淡干海参是通过对新鲜海参进行去内脏、清洗、沸煮、缩水、烘焙与日晒交替进行数日而成的海参产品。 淡干海参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营养保留度很高。淡干海参方便储藏,保质期最长可达2-3年。缺点是泡发比较麻烦。 2.盐干海参 盐干海参是通过将海参进行盐渍,增加海参的重量以利于保存等处理,是最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之一。 3.半干海参 又称盐渍海参、拉缸盐海参。主要加工流程是将鲜活海参去脏清洗后,在锅中按照一定的温度条件均匀加热至适宜的火候之后,再用海盐或放进饱和盐水中进行腌渍保存。这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半干海参更便于识别质量,价格适中。 4.即食海参 即食海参,顾名思义,开袋即食,是从海参的加工工艺上来命名的。因为食用方便,很受海参小白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传统即食海参外,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即食海参已经出现传冻干即食、低温熟化海参等品类。 实验研究表明,鲜活刺参在80℃处理3小时和90℃处理l小时后,海参体壁胶原纤维完全降解。因此,经过高温水煮的海参,营养物质会有所流失。 冻干海参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基本控制在70度以下,低温熟化海参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则在70度至75度之间。最大程度地保留海参的营养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干海参和传统即食海参有国家标准(《SC/T3308-2014即食海参》、《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大连有《冻干即食海刺参质量标准》、《冻干海参粉胶囊质量标准》、盐渍海参、水发海参的地方标准,在海参标准制定上,大连明显领先其他地区,加工更加规范。 “大连海参”有原产地认证更可靠 总的来说,消费者升级自身知识技能固然是避免受骗的一种方式,但想要让普通人把海参所有问题都弄得清清楚楚,是不现实的,也会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因各种担忧而放弃购买。海参行业需要反思的是,与其把消费者逼成专家,不如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产地、生产方式、加工方式、销售流通可追溯的货真价实的海参产品,养殖就是养殖,底播就是底播,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让更多的人放心购买,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海参届的“顶流”和“品质天花板”,大连海参在原产地认证、养殖方式认证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大连目前已有十余家海参企业取得了国家级的“大连海参”地理产品标志。多家海参企业,如獐子岛、长生岛、新玉麟等已经推出海参养殖、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的质量检测体系,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 第四部分现参说法 大连海参为什么好?大数据告诉你 在海参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海参看中国,中国海参看大连。农海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其生长的自然环境,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都与其地域优势有重要关联。海参同样遵循“产地决定品质”的规律。从古到今,大连海参一直是国内优质海参的标杆,那么,大连海参究竟好在哪里呢? 海域面积大地形地貌得天独厚 大连市海域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大连现有岛屿251个,面积530平方公里。 大连是全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371公里。大连沿海的地形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水清流急海况复杂,海水透明度大。海岸大都是陡峭丘陵组成的石质岸,天然形成岸线曲折多湾,岛砣密布,潮间带狭窄,坡陡水深流急。是辽参、底栖贝类(鲍鱼、扇贝等)、鱼类等海洋生物生长繁衍的最佳居所。 北纬39度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 大连地处北纬39℃,地球的寒暑交界线,这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大连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全年平均气温10℃,海水盐分较高,海产品生长期长,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海水水质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水质越好越干净,海参品质就越好,2019年,大连市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比例为98.3%,其中符合一类海水质量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96.9%。远超76.6%这一全国平均水平。 大连特殊的大陆架结构,使得海底经常有南北、冷暖水流的交汇,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都好于其他海域,湍急的海流,使得营养物质更新频繁,更加丰富。海参在“乘风破浪”的环境中生长,体质强健,营养积累更加充分。 特别是长海海域,由于西太平洋洋流长驱直入,与黄渤海沿岸流碰撞交汇,在长海海域形成强大的气旋流和动力场,使长海海域具有水流活、水质清,水动力大、净化能力和光合作用强等特点,长海县海参也成为全国高品质海参的代表。 海水温度低慢生长更营养 大连海参均为刺参。刺参是一种寒温带品种,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18°C,最适水温为10-16°C。当海水温度低于3°C以下时,摄食量减少,逐渐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达到17-19°C时,刺参摄食强度大大下降,超过20°C后就会陆续进入夏眠。因此,大连地区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海参,一年中真正的生长期仅有半年左右,要生长三至五年才能捕捞,相对于其他地域,大连的海参的生长周期最长,品质自然高出不少。 海参食物丰富,营养更全面 大连海域由于寒暖流交汇,海藻类植物非常丰富,这也为海参提供了营养全面的饵料。根据文献记载,大连地区底栖海藻有209种(含变种、变型)。海藻种类远远高于其他北方省份海参养殖海域。因此海参吸足食物精华,肉质紧实且口感筋道。 海参底播养殖面积大 海参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如大棚养殖海参、陆地圈养海参、南方吊笼养殖海参、海区圈养海参、底播仿野生海参等。所谓底播海参,就是将人工培育的海参苗,撒入水质优良的海域,不投放人工饲料,让其在大海中自然生长。底播海参要凭本事自己觅食,承受深水压力、风浪冲击的考验,还要面临天敌的威胁,与野生海参的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区别。需要生长三年以上才能捕捞。由于纯野生海参非常稀少,且往往和底播海参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所以,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品质最好的海参就是底播仿野生海参。 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规模达193万亩,其中底播养殖129万亩,是海参底播养殖面积最大的城市。根据公开数据,烟台海参底播养殖面积为53.55万亩,威海海参底播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远远低于大连。 由于大连水深低温,底播海参的生长周期很长,底播海参的亩产量远低于其他养殖方式。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公布的2020年各省海参养殖面积、亩产数据来看,辽宁海参养殖面积占全国62.5%,但产量仅占全国28.7%,亩产仅为49.5斤/亩,不足山东的三分之一,仅为福建的2%,主要原因就是海洋牧场开放式养殖(即底播养殖)占比很大,由于大连海参产量在辽参中占比约为90%,由此也可以看出,大连海参的“散养”程度有多高了。可以说,大连的海参“平均居住面积”是山东海参的3倍,是福建海参的50倍! 大连海参获得多项国家认证 2005年12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大连海参获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能够打上“大连海参”标签的商品,检验标准十分严格——必须位于东经120度58分-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40度12分之间;海水平均温度要求在12.1℃,最高25℃,最低1℃;潮差要在1.5米-2米(最大4米-4.5米),盐度要在30%-32%且垂直分布一致。真正的“大连海参”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 2017年1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公告,“大连海参”“大连鲍鱼”正式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利于保护一方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 2019年11月,大连海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2月26日,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大连海参近五年“国检”合格率达100% 每年度,国家、省、市、县四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都会分别制定海参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养殖海参违禁药物残留近千批次样品的检测监测,包括监督检测、风险监测、快速监测,监测范围涵盖了全市重点海参养殖区域。 2021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组在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重点养殖海参区域抽取30批次的养殖海参进行监督抽检,检测合格率为100%。 检测项目主要是执行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检测参数,包括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违禁药物。从检测结果看,近五年来监测合格率达100%。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及大连市农业农村局也开展了海参养殖中敌敌畏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专项监测工作,检测对象包括水质、海泥等,监测结果是:海参体内、海参养殖环境均无敌敌畏的检出,这充分体现了大连海参养殖安全、优质的产业发展水平。[详情]
本报记者阎华图由受访者提供小区巡逻检查、运送桌椅板凳、拉防护服和消杀物资、接送穿“企鹅服”的医护人员、将核酸检测样本送至医院……本轮疫情防控中,沙河口区沙跃社区的一位楼长郝成伟不仅亲上一线当志愿者,还把自己的“坐骑”长安CS75SUV吉普车也都直接带上了抗“疫”前线。“我这台车才开了4年,从去年疫情开始一直到现在,为抗疫出老力了。”61岁的郝成伟去年春节疫情刚暴发时办理了退休,周围的邻居亲切地叫他“郝舅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楼长,他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申请志愿服务岗位,从那时起,他心爱的私家车长安吉普车就变成了防疫保障车,哪里需要就开到哪里。2020年春节期间,郝舅舅经常开车为志愿者送来吃的喝的。“当时,小区处于封闭中,每天我都开着车围绕小区巡查4次,查看是否有人为了走近路把防护栏拆了。”郝舅舅回忆说。疫情期间,“郝舅舅”的坐骑长安吉普车使用频率最多的“任务”是搬运防疫物资,每天他都要开车往返运送检测所需的几十个桌椅板凳,还有防护服和消杀物品。刚开始时,有不少工作人员都替“郝舅舅”惋惜:“这些东西搬来搬去地会把你的车弄脏的造坏了”,然而“郝舅舅”每次都憨厚地说:“都什么时候了,赶快装车吧,想不了那么多了。”每天一大早,“郝舅舅”就到社区报到,将当天的物资开车送到检测点,和社区工作者们一起把桌椅板凳摆放整齐;检测过程中他负责维持秩序、引领检测;晚上检测完毕后,他再负责将检测试剂整理登记包装后等待疾控中心人员前来交接,事后将桌椅板凳开车送回以备第二天的使用。为了安全,“郝舅舅”每天还要把车开到汽车保养店花50元做全面彻底消杀,最近他又买了一台臭氧消杀设备放在车上,这样可以随时随地为爱车做消杀,既保护了自己,也让乘车的人更安全放心。就这样,“郝舅舅”把他的车变成了往返防疫战线和各个防疫点之间的“运货宝马”,多日下来,车弄脏了、漆刮花了。“心不心疼车?”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却笑着说:“感觉经历了抗‘疫’前线的战斗,自己的车更干净、可爱了,真正地为抗疫派上了用场。”[详情]
本报记者阎华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庄河市城关街道黄金社区处于封控区,抗疫任务十分繁重。在“大连最美志愿者”邓长敏带领下,12名老年义工积极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64岁,这些老友连续作战五六天,被社区誉为“抗疫前线老年突击队”。 凌晨三点,电话响了…… 11月4日凌晨3时,70岁的邓长敏手机骤然响了,惊醒了睡梦中的一家人,他一看手机是庄河市城关街道黄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静的来电,从电话中邓长敏得知:“城关街道海洋村已经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了,同在一个街道的黄金社区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社区要组织居民做核酸检测。” 疫情就是命令,邓长敏火速从“邓长敏义工站”组织黄金社区身体硬朗的老年义工参加志愿服务,这些老义工最大78岁,最小64岁,12名义工平均年龄69岁。他们从11月4日凌晨4时30分就开始抬桌子、拉布带,布置检测现场;检测开始后,他们又参与维持秩序,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11月9日,因为前一天风雪交加,从大连来庄河支援的医生延误抵达,老年抗疫突击队的义工们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 连日来,邓长敏带着这些老年义工,身着“企鹅服”不畏恶劣天气连续作战,全天候参与社区各项防控工作中。维持新冠肺炎检测秩序、为在家隔离的居民配送生活用品、清理道路落叶和积雪等,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挺身而出,哪里需要出现在哪里 “抗疫前线老年突击队”中年龄最大的老义工是78岁的吴玉英,她是1966年入党、在党50年的老党员,每次疫情肆虐时,抗疫的志愿者队伍中每一次都有她的身影。上一次大连抗疫时,吴玉英在黄金社区环宇小区连续站岗100多天,令小区居民非常感动。这一次,她所在的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吴玉英再次报名参加“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值守”的志愿者队伍。 “抗疫前线老年突击队”带头人邓长敏是原庄河市国税局退休干部,30多年来曾荣获各级荣誉称号百余项。退休后,邓长敏做起社区“全职义工”,在义务宣传、卫生清洁、道路维修、治安巡逻、调解维稳等方面为社区和群众做了大量工作,平均每天义务奉献达10小时。2019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又先后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 每天早晨7点钟,邓长敏都要用自己的两台三轮车将邓长敏义工站的桌椅板凳送到黄金社区的10个检测点,晚上七八点钟再拉回来;此外,他还肩负着最脏也是危险性极高的一项任务:运送每天新冠肺炎检测后的医疗垃圾。这些特殊的医疗废弃物按照防疫要求,都是分类收集、单独包装、专人专车、日产日清,以避免病毒通过医疗废物传播。采访中,邓长敏对记者说:“尽管每天运送医疗废弃物存在很大的感染和传播的风险,但是作为一名老党员,在抗疫关键时刻就要冲在前面,带头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服务。疫情不结束,我们就绝不撤退。” 黄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静告诉记者:“现在社区事情千头万绪,刚开始的时候,多亏这些老人家挺身而出。他们是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还特别负责任,干什么都让人放心,真是帮了大忙。”[详情]
文/图本报记者徐虹 六枚奖章;戴过的红领巾、团徽、党徽;百余件各种获奖证书及聘书、请柬……11月4日下午,在大连虎滩新区的一处普通民宅里,记者见到了76岁的大连老友安丰金,房间内大大小小近百件镌刻着时间与记忆的“展览品”,似乎在述说着一段段“非凡往事”:关乎生死、关怀情怀、关乎青春、关乎平凡与不凡…… 60吨炸药下的一次死里逃生 “我被全力抢救了整整3天,本来都以为我活不过来了。”回忆当年,安丰金平静的语气中透着坚韧和无畏。“我1964年9月14日入伍,1965年3月15日,被任命为铁道兵第七师直属通讯连文书,刚搬进连部办公室,就接到师部作战科通知:为修建乌蒙山区的重要车站梅花山火车站,下午要进行大爆破,要求通讯连做好抢修铁路电话线的任务。”安丰金当时义无反顾就报名参加了抢修突击队。 “结果当天下午3时,我正在电线杆上进行抢修,随着一声天崩地裂,60吨炸药掀起的巨大气浪把我抛到半空,又摔进深深的山谷……当我从昏迷中醒来,已躺在贵州军区小河沿第44军医院五官科的病房里。身旁站着许多军医和护士。他们都静静地看着我,我却听不见一点声音。我的头上、身上、胳膊上缠满了纱布。见我醒来,他们示意我不要动,其实,我根本动不得。不知过了多少天,身上的伤痛减轻一些,但依然听不到一点声音,右胳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安丰金回忆说:后来通讯连的指导员来了,把一张写好的纸条亮在安丰金眼前说:“这次大爆破,全连有3名战士光荣牺牲,你本来也被‘光荣’地报了上去,3天后从医院得知,你被抢救过来,连队随即对你进行了嘉奖,祝贺你!” 曾经亲自去过“埋葬自己的”墓地 1966年2月,为修建成昆铁路,安丰金所在的部队又开到了云南省永仁县金沙江畔。1968年11月8日,安丰金乘车下连队,车在一个叫“一线天”的山崖上翻车了,车掉进了金沙江,而安丰金被甩了出去。 “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户人家的木板床上。这户人家姓姚,是金沙江上游一个地方的人。由于是个大户人家,解放初期女主人带着3个女儿逃到这个深山沟。她们拿出最好的云南白药和‘三七’为我治伤,并天天为我做好吃的。直到一个月后我才伤愈返回部队。”安丰金告诉记者,他回到部队时,大家都大吃一惊。“原来,车当时翻进了金沙江,战友们以为车上的4个人都牺牲了,虽没见到尸首,却已开了追悼会,并为我们4人都立了墓碑。其实,这不是我在金沙江畔经历的第一次翻车。这次事故前一个月,我和同室战友、南京大学生朱百眉乘拉水车下连队。在经过山路18弯的第3个转弯时,由于下雨路滑,汽车向崖边滑去,我一看大喊一声‘跳车’,飞身跃出车外,摔进山下的芭蕉丛中,车却随即翻进了山谷。车上的5个人,我负了一点轻伤,司机负了重伤,战友朱百眉和另外两名战士却都牺牲了。” 安丰金坦言,还曾经去过自己的“墓地”,那里还有他同室战友朱百眉、同乡战友张永哲、同班战友刘贤八等人的30多座墓碑,是修筑成昆线铁路金沙江畔莲地隧道部分牺牲官兵的墓地。 半生从文,早年经历鲜为人知 安丰金告诉记者,自己当兵4年半,经历了一次大爆破、两次翻车、一次隧道大塌方,身边的战友牺牲了十余名,而他则被震聋了左耳、摔断了右臂、摔伤了左太阳穴和左手食指。在安丰金1969年3月退伍时,部队医院为他做了最后诊断,定为三等甲级残疾军人。一年后,国家民政部为安丰金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在部队里,安丰金曾连续4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记三等功一次、嘉奖4次。离开部队后,他一直在新闻单位工作,期间,他也从未向外人透露过自己在部队期间负伤致残的事。即使在那个持残疾军人证、子女可以优先就业、分房可以优先照顾的年代,他也没向任何领导提及过。“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个人的任何私念都打消了。”安丰金告诉记者,直到2005年退休后,外出旅游,在一些景点,出示残疾军人证,大家才知道他其实是一名残疾军人。 “我永远无法忘记50年前牺牲的朱百眉(南京)、张永哲(沈阳)、刘贤八(四川)等同志。”安丰金感慨,“在那个年代,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身,为人民捐躯,那是我们每个铁道兵战士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永远的追求。唯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当铁道兵光荣,流血牺牲最光荣’的生命誓言!” 韶华不再,安丰金和战友们那段鲜为人知、九死一生的军旅记忆才徐徐展开,这段记忆,是昔日身为铁道兵时的他们为祖国建设的无私付出,镌刻着中国军人不朽的军魂。[详情]
本报记者徐虹图由受访者提供 “榆叶梅、泡桐花、鼠尾草、垂丝海棠、绣线菊……每次给这些花草拍照和确认花草名称的过程,于我而言,都是一次感知大自然的体验之旅。一期一会、空谷幽兰,这些过去只在书本上出现的名词,如今,竟然是我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近日,75岁的退休军医曲淑艳打开手机,给记者看自己记录和确认的“花花世界”时发出如上感慨。她认为,安静下来,仔细观察一个花花草草的世界,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恬然、幽静、自在和达观。 常年分居两地感情始终如一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曲淑艳和先生已经携手走过52载人生岁月。“1967年7月,我俩经部队领导介绍相识。他是飞行员,平时任务很重,我是空军卫生院的内科医生,我俩一个驻地在长春市,一个驻地在吉林市。第一次见面,两人相处时间还不到3小时。来时没接到,走时未去送,之后的往来全靠书信。”1968年10月,经过一年多的鸿雁传书,在组织的安排下,两人终于又见了面,拍了穿军装的结婚照,领了结婚证,婚假还没结束,就又分隔两地,甚至连女儿出生后,都极少相聚一起。 “两个女儿相差5岁,一直是由父母帮忙带大。直到1980年,我的工作落到大连,才算第一次回归家庭。后来,先生也调回大连,虽然开始了共同生活,但我俩各自忙碌琐碎日常工作,极少在意自己的喜好。”曲淑艳1997年退休,女儿也都成了家,2002年先生也退休了,奉养双方父母之余,两人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先生喜欢养鸟养花养鱼,爱拍人物照;我喜静,爱写东西,爱拍景色照。”曲淑艳告诉记者,退休后,两人一直留心寻找着合适的养老机构,找到后达成默契,一起入住。 年轻时没玩过的都想尝试接触一下 “如今我俩不需要亲力亲为做家务,身体方面也有医院监控,餐饮环境好,真正解放了双手。主要是这里活动丰富,小型趣味运动会,湖畔的钓鱼活动……我俩现在的任务就是玩儿。在养老机构里,我俩白天基本不在屋里待着,抽空就出门遛弯。有时还去樱花园放风筝、打网球,有时到活动室打乒乓球、学模特表演。年轻时没玩过的,现在都尝试着接触一下。如今的‘二人世界’很和谐甜蜜。”曲淑艳细数着第一次打乒乓球、第一次打网球、第一次跳舞的时间……她还不断加强学习:四季诗词、朗诵、手机课、时事论坛课,都主动去听。 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之后,曲淑艳开始写起日记,记录每天的片段和生活中的小确幸。2020年春天,拍摄养老机构里的花花草草,成为曲淑艳最新的兴趣爱好。“养老机构的小区环境这么好,花这么多,应该认真记录下来。我就用手机逐个拍照,有不认识的叫不准的就用拍照识物手机软件来识花名。” “观植物让我更加敬畏生命与自然” 打开手机,曲淑艳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拍摄的第一张花花世界主题照片,时间显示是2020年4月4日,那一天,湖边的迎春花开了。“自那时起,养老机构正门的榆叶梅、玉兰、樱花,园区绿化带里的鸢尾、绣线菊、珍珠梅、月季、鼠尾草还有池塘里的睡莲都被我收集到手机里一个名为‘院子里的花’的相册里。”经历了2020年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如今,时光又流淌到了2021年的深秋,曲淑艳的手机相册里,已经陆续存放了100多张不同种类花草树木的图片,细心的她不仅一一确认了这些花草树木的准确名称,还按照季节的更迭次序,给花草分了类做成四季主题相册。 “拍摄植物,就要观察它们,观察阳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也是一次更加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的体验之旅。我的心在与植物同呼吸的过程中,也渐渐安静了许多,内心好像对日月山河、莺飞草长都生出了深深的一份眷恋,这份眷恋拓展着我心胸,让我更加豁达,同时懂得了珍惜生命。”曲淑艳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身边里的花就随手给拍下来,“去年曾经一直拍到下雪,把雪花也收集到了相册里,拍过整整一年四季,作为生活在养老机构的日子里的真实记录,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记忆。” 草木、山河、故人、时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祝福曲淑艳在自然之美中收获更多的喜悦与妙得。[详情]
本报记者阎华图由受访者提供 著书立说、到全国各地举办文化讲堂……作为国家一级导演、作家、社会活动家、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的杨道立,如今的生活状态并没有什么失落感,日子庸常但生活精彩。 不把自己当名人,不会蹭热点蹭流量。杨道立对如今通过直播来获取更多的流量,有着自己独特而严肃的思考,她认为“工具化的先进不代表文化艺术的先进”。“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我会美到底。”杨道立对生命和美的理解追求很独特,这里的“底”指的是生命尽头,而这里的“美”,可以镶嵌在皱纹和白发里。 杨道立在看哪些书?她的手机里有哪些与时代相契合的App?退休后有哪些业余爱好?是否还在坚持学习某些技能?对老友有何建议?金秋十月,本报记者对话杨道立,倾听她丰富生命的体验和人生感悟。 “每周赏析两部经典影片” “昨天看了一部是法国影片《送信到哥本哈根》,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纯净,以一个涉世未深12岁孩子的眼睛来审视一切。”作为国家一级导演,杨道立非常喜欢重温经典电影,每周雷打不动地至少看两部片子,中国的、外国的各一部。“在经典面前我很老实、很守正,经典是用来仰望的,就像喜马拉雅的山峰,山就在那儿,我要爬。”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杨道立还将自己对经典电影的心得,结合当下生活的现状,融入到她在全国各地举办的50多场艺术讲座中,《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保镖》等几十部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影片,成为她理解和评价人性、丰富生命的体验,改变看世界方式的道场。“那些电影淋漓地演绎着柳暗花明的欣喜,求而不得的失望,细水长流的温馨,撕心裂肺的苦楚。”杨道立说。 “目前是一个全民创作的时代,大家热衷于刷抖音、快手、朋友圈,即便是看电影,也从大影院银幕回到电脑、手机上的小屏幕,你适应这样的改变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杨道立并不隐藏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短视频的流行让每一个人有一个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途径,但自己并不认同这种快餐式文化。“我从来不刷抖音或快手,也不往自己的朋友圈发浅薄的美颜照或者看起来很‘凡尔赛’的文字。工具的先进不代表文化艺术的先进。”在杨道立的眼中,当下的短视频平台其实是一个注意力产物,但是它跟电影是两码事,有点类似于一条路的两边挤满了人,各有各的乐趣,但是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载体。 相比较小屏幕观看电影,杨道立更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她说:“电影院真的就像一个魔法盒子,灯熄灭的时候,三边都是黑的,只有眼前一块大屏幕是亮的,它真的可以把人所有的注意力和在当下的感受完全吸引到大屏幕里面,它有这样的魔力。” “把写专栏当成补习文化课” “您的手机中都下载哪些APP?最喜欢看什么方面的内容?如果让您给退休老友推荐书籍或者微信公众号,有宝藏书单吗?” 记者的好奇心让杨道立有些猝不及防,她莞尔一笑说:“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层中,我也不例外。”因为喜欢考古,她澳门的好朋友每天都会给她推送5条相关收藏方面的链接文章,同在一个圈层朋友的朋友圈也有许多宝藏文章,再加上网上大数据的跟踪推送,阅读的文章虽然繁多但范围有限。 杨道立说,平日里她业余时间除了电影就最喜欢纸上的阅读。在她看来,有书卷气的人是最有魅力的。最近,她正在看汪曾祺的书《受戒》,讲一个小和尚的故事,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汪曾祺的一个美梦。“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看他的文章有一种带着大滤镜来看世界的美感,从‘美’的世界里把‘恶’过滤掉,只留下善和真。” 尽管这几年出版了《人生之旅》《恍若眼前》《一个城市和一个节日》《道亦有道》等随笔散文集,可杨道立仍坚持说自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也没有可以称之为著作的作品问世。“在我印象中,开专栏的多为笔力强悍、个性迷人的作家,人格上也不能有污点,写专栏的一般都不是等闲之辈。” 杨道立表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想参与,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最后把它们付诸笔端了。“自然科学类是我知识储备的短板,也是我知识结构中‘缺钙’的部分,我就把写专栏当成补习文化课了。当然专栏文章并不好写,它关注的都是寻常小事,写的时候要夹叙夹议,该收尾时还要戛然而止,挺考验功力的。” “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我会美到底” 10月20日,坐在和平广场“时与间”咖啡厅,记者与杨道立不着边际地漫谈,午后慵懒惬意的阳光下,她真的很美,仿佛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又有知识女性独有的温婉、高雅。 “如果把美的理解仅停留在光洁的皮肤和讲究的服饰搭配上,就太遗憾了。契诃夫曾经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思想。’” 作为导演、作家、各种时尚大赛和环球小姐的总评委,杨道立的工作中接触过非常多的“美人”,最令杨道立欣赏的“美人”是卡门·戴尔·奥利菲斯,一个80多岁仍然走秀的世界名模,她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上,更在于她对生活的坦然态度,根本无需告诉别人“我不是80岁”。“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满头白发脸上有皱纹的美女呢?我像接触大自然的节律一样面对衰老,相信美可以镶嵌在皱纹和白发里。” 当我们聊到生命的尽头时,杨道立说:“死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可能,请把葬礼也安排得好看一点。”她还讲到了自己会为参加葬礼郑重地准备服装,夏天要穿黑纱连衣裙,冬天穿黑色大衣。她给母亲和大姐的葬礼都准备了她们生前喜爱的音乐,就像经典戏剧非常讲究谢幕一样来安排一场告别仪式。气氛是肃穆的、庄严的、凄美的。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和自然界一起面对生命的春夏秋冬。 “在复杂的社会过简单的日子,让成全的行为变成自然的享受。”正如杨道立为本报的老友们所写的题词,通过讲座著书与社会对话,却不再追求“向我靠拢处处要成为中心”,她最希望的,是过一种退而不休的“笨拙生活”。[详情]
本报记者徐虹图由受访者提供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生命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都可以绽放!与岁月一同舞蹈、同时光一起优雅,一定可以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10月21日,记者见到90岁的老友张翠娥女士时,眼前立即浮现一句诗文: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读书、摄影、舞蹈、音乐,如今仍是她的最爱。“来,小徐,咱俩加个微信!”采访之余,张翠娥掏出智能手机,主动与记者互加好友,相约下次一起品茶。 大连女儿远嫁黑土地相夫教子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张翠娥出生在大连。1953年成家后,张翠娥跟随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先生一起远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生活,在当地一家医院的药局工作,夫妻俩养育了二子一女。 “结婚50周年时,我和先生特意去拍了金婚纪念照,回忆我俩一起走过的那些幸福绵长的岁月。”张翠娥回忆,2015年,先生因病辞世,临终前意识尚还清醒时,他们还在互诉衷肠,回味着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并彼此祝福着。 “退休之后,我和先生一起选择在大连养老机构生活,每天的课程表和行程表安排得满满的,日子很充实。先生刚去世时,我夜不能寐,总是想他。为了让我快乐起来,女儿买了单反相机、摄像机,领着我外出旅游,访遍名山大川。为了逗我开心,她还让我当模特,给我拍照。女儿当时不懂摄影,只是信手拈来,随性跟拍。有一天,我俩出门拍照归来,兴之所至,便跑到楼下的影楼拍了一组‘明星照’。”记者翻看着那几本影集发现,张翠娥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娴静典雅的气质,仅用摄影技术和拍照角度并不能完全展现的。 优雅的老妈影响好学的女儿 张翠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刚刚退休的女儿。为了帮妈妈拍出更多的美照,女儿退休后专门前往上海、厦门、武汉等地拜师,并请摄影师到旅游景点为她俩跟拍。 “旅游中,女儿学习取景、色彩、构图、抓拍等技艺。经过磨练,女儿的摄影技术日趋成熟,我继续给她当模特。渐渐地,我自己也喜欢上摄影了。旅游,慢慢抚慰了先生离开带给我的伤痛;摄影,让我走出孤独寂寞。现在,我会自拍、会玩微信、会编辑相片,仍住在养老机构。每天和比我年轻好多的邻居们一起玩儿,很幸福。”张翠娥告诉记者,自己深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神奇的世界多姿多彩,人生的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余生的每一天我仍愿意去学习去付出去助人为乐!”张翠娥说。 颠覆传统认知,重新诠释“老年” “到了我这个年龄,深刻体会到了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很多时候,社会把老年人诠释为弱势群体;几乎所有广告、短片,专业导演拍摄的影视剧,都有老人需要被人搀扶、老人需要别人让位、老人需要临终关怀等画面,而我,虽然九十岁了,但我仍然在活出自己最美好的样子,我要不断去颠覆大家的认知,让大家知道夕阳情怀和老年之美。”张翠娥给记者分享了一个日本词:“ikigai”,意思是“生活的意义”或“有意义的生活目标”,“此语缘于一项科研成果。一位医学教授率领其团队用长达七年的时间,做了关于‘ikigai’的专题研究,在2008年发表了名为《ikigai生活的意义与日本死亡率的关联》的报告。 该报告称,研究调查了43000多名年龄介于40岁到79岁的日本居民后发现,那些有生活信念,并积极探索人生的人更长寿;那些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的人,身体更健康;在长寿人群中,60%的人有婚姻关系,受过良好教育,同时有一份稳定工作,这些或许也是促成他们有着正面信念的原因之一。言语之间,张翠娥不断向记者分享着自己昂扬向上的生命状态。 “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的价值,可以来自于其自身内在的才华和热爱,也来自于亲友家人之间的包容与关怀。希望我的美好生活,可以让身边的人重新认识老年人;科技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的‘人情味’和‘小确幸’;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去活出爱。”张翠娥珍惜生命,每天仍坚持运动健身,她要示范的那份从容与笃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祝福这位90岁的“年轻人”余生静享岁月之美,每天幸福安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