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本报记者徐虹 图/壹纸阳光 中国当代艺术家、福娃之父韩美林入室弟子、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王志刚曾专程带着韩美林创作的一批紫砂壶作品赶到大连,请一位金工师傅帮忙为其中几把不慎破损的紫砂壶做修复,看到修复后的紫砂壶后,王志刚感慨:“在这个一味讲求速效的现代社会里,能够看到一个人30余年始终践行着金工匠人的精神、观念与做法,着实令人万分惊艳。”王志刚说的金工匠人就是51岁何国涛,9月28日,记者走进了他“别有洞天”的那一隅金石世界。 修复宝剑感悟谭嗣同的“剑胆琴心” 此次采访当天正巧是“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人被杀害的纪念日。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有一幅谭嗣同32岁时摄于南京的照片,他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 何国涛回忆,2014年春天,他曾修复相传来自清末年间谭嗣同家乡湖南浏阳的一把宝剑。“经历百余年的沧桑巨变,这把剑的剑鞘和剑柄都已丢失。剑身也是锈迹斑斑。”修复工作直至当年冬季才完成,经过精心雕琢,宝剑最终焕发光彩。为了更好地还原剑气,何国涛研究了大量史料,在这个过程中,他被谭嗣同的“剑胆琴心”所折服。 修复美器源自老祖宗的惜物情结 1987年,17岁的何国涛进入大连一家首饰厂做学徒,跟着老师傅从熔化金属学起。有一次,他的右手手背被焊枪的火焰烫伤,严重到整个前臂肿了两个多月,30多年过去了,他手背上烈焰般的疤痕仍清晰可见。“学手艺的时候,手被烫伤、划伤是家常便饭。那时候,我就想着干一行爱一行。” 在学雕刻时,何国涛下了很多苦功:“我们用刻刀就像用铅笔,刀钝了,磨快了再用,十几厘米长的刻刀磨到手拿不住时才废弃,光练雕刻就用掉50多把刻刀。”除了磨练手艺,何国涛一有空,就待在资料室、图书馆,学习设计、研究历史,这一习惯保持至今。1997年,手艺精湛的何国涛成为了大连商场的金工。从年轻的学徒到如今经验丰富的匠人,何国涛付出了30多年的血汗、智慧和赤诚。 从事珠宝制作和修复的金工要掌握雕刻、锔瓷等几十门工艺,这些手艺大多都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每一门手艺都能细分成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技法。何国涛介绍:“修复珠宝源自老祖宗的惜物情结。比如,修复一件碎成两半的玉手镯采用的是锔瓷工艺,修复之前要想四五个方案,既要保证美观、实用,又要节省工时,最终推演出最合适的方案。操作时,先给手镯打上锔钉连结好,再把黄金镶嵌在接缝处,最后在黄金表面雕刻花纹。每天工作10小时,要5天才能完成。一些年代久远的紫砂壶、瓷器等古董的修复也都是异曲同工。” 记者留意到,由于长年的工作,何国涛的双手手指尖被磨成圆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老茧,指纹已经模糊不清。“天天和1800℃的焊枪打交道,我们的手都变得很耐热了。”何国涛笑着说。 生活爱好都围绕着精进手艺 30多年来,何国涛将全部精力投入磨炼手艺中,就连爱好也离不开手艺。他研究书法、国画,最喜欢篆刻印章,平时总要挤点时间刻几刀。“小时候,我就经常研究印章上的字体,还捡一些废弃的石料,用铅笔刀练习篆刻。”何国涛的第一件作品是上初一时为弟弟刻的印章,“印章上刻着他的名字,他喜欢得不得了。”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何国涛篆刻了几百件印章。包括陶艺大师邢良坤、只做全手工紫砂壶作品的潘国平等文化名人都藏有何国涛篆刻的印章。当被问及最喜欢哪一件印章时,何师傅说:“每一件我都喜欢,不管是小时候送给弟弟的礼物,还是现在靠手艺篆刻出的精美印章,它们都出自我手,都是我的孩子。” 作为一名金工匠人,何国涛让我们看到了真诚付出的可贵以及不负时间的真诚。致敬天地之间真正有力量的生命,祝福何国涛再出佳品。[详情]
本报记者邵美景 家住甘井子区的陈女士今年73周岁,近日给本报打来电话咨询自己退休金的事儿。陈女士在电话中说:“我是企业退休职工,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我养老钱的卡里一下子多发了几百块钱,听说是今年养老金待遇调整补的钱,这个钱具体是怎么来的?我想了解一下。” 针对陈女士的疑问,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待遇支付管理部部长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21年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有一些变化,涉及到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三部分。对于养老金待遇调整(以下简称“调待”)带来的变化,倪文给出了详细解读。 A谁享受? 根据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中规定,2021年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对象为: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包括已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五七家属工”,不含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范围内的建国前参军的企业退休老工人),从2021年1月1日起调整基本养老金。倪文解释,陈女士六月份养老金多出的几百块钱,就是补发的2021年1月份至6月份的“调待”钱。 B咋享受? 挂钩调整 1退休(职)人员符合国家、省规定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等折算年限,下同)每满1年(不足1年按1年计算,下同),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1元。其中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部分,每满1年,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1元。 2退休(职)人员、“五七家属工”按照本人2020年12月领取的统筹项目内月基本养老金(以下简称统筹内养老金)为基数,按0.6%的比例增加基本养老金。 对于此项调整,倪文举个例子解释: 陈女士的统筹内养老金(养老基金支付的养老金)是每个月3000元,她的缴费年限是32年,她的挂钩待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32元+17元=49元,32元来自于: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人每月增加1元;17元来自于: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部分,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再增加1元,32-15=17。 第二部分:3000×0.6%=18元。 陈女士挂钩调整金额为:49元+18元=67元。 倪文说,去年“调待”是按照统筹内养老金的0.8%的比例计算的。 定额调整 调整标准是退休(职)人员每月增加54元,不再按照退休人员参加工作时间或退休时间确定。 倪文解释,去年的政策会根据退休人员参加工作时间或退休时间来划分不同的档,待遇金额从25元到70元不等,但今年就只有一个统一标准,大家都是54元。 高龄退休人员倾斜调整 调整标准是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退休(职)人员、“五七家属工”,每人每月再增加45元;年满80周岁以上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90元。 倪文解释,退休人士是哪个年龄段的,就按照哪个年龄段的待遇算。比如说,陈女士今年73周岁,她每个月养老金就再增加45元。2020年的待遇分别是50元(70周岁)、100元(80周岁)。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倾斜调整 调整标准是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增加基本养老金,在和其他条件相同的退休人员同办法、同标准调整后,统筹内养老金总额低于调整后全省企业退休人员人均统筹内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该水平。去年是按照省辖市统筹区域企业退休人员人均统筹内养老金水平的补齐。 倪文解释,这项调整就是由原来参照市里的平均标准改为参照省里的平均标准。 经过上面一系列计算,陈女士“调待”后每个月的养老金也算明白了:3000+54+67+45=3166元。 [详情]
文/本报记者徐虹 图由受访者提供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退休前,许慧是大连市第40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业40载,其中35年都是做班主任。2001年退休后,她开始担任起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家家乐社区第五党支部书记一职,老伴儿王为民也是支部成员。许慧夫妇二人自青年时代起就爱好读书和文学创作,如今,已过古稀之龄,他们仍坚持读书学习、笔耕不辍,坚持投身公益、服务奉献,利用自身的文字和演讲特长不断影响着身边的人。2020年,许慧携老伴儿、子女共同打造的这个书香家庭被辽宁省妇联评选为“辽宁省最美家庭”。 9月21日中秋节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甘井子辛仕园的许慧家,甫一落座,伴随着其女婿递过来的一杯清茶、其老伴儿向记者展示的仍有着油墨余香的私藏旧报,一个书香氛围浓郁的美好家庭栩栩呈现。 书香孕育出价值主张 许慧带记者来到家里的书房。“藏书千余册,还订了多种报刊。我们家庭成员经常小聚,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全家人学习的气氛一直浓厚。” 年轻的时候,身为语文教师的许慧就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简爱》《红楼梦》《基督山伯爵》……不同风格的经典文学滋养和影响着许慧的生命状态。多年来,许慧还坚持写作,退休后陆续在《大连晚报》《新商报》等报纸上发表过50多篇稿件,同时也影响老伴儿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两人经常在诗友群里发表作品。许慧还发挥做过教师的职业擅长,在社区和街道多次为大家宣讲党课,先后获得“甘井子区十佳党课宣讲员”“辛寨子之星”和“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担任书记的党支部曾两次被评为“辛寨子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 许慧告诉记者,在他们老两口的影响下,女儿女婿们也坚持努力学习。“做美术教师的二女儿的美术作品和辅导学生的作品先后多次被中央、省、市画展选用。从事交警工作的二女婿曾被市公安局授予二等功。”许慧感慨,他们的家庭以书香不断孕育生命的内涵,以书香不断提升各自的修养。淡泊明志、书香致远,是他们这个家庭所向往的价值主张。 著书自省中获取力量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在许慧公开发表的数十篇文学作品中,记者看到了发表在人文期刊上一篇名为《迟来的道歉》的文章,读完感动满满。简洁清晰的字里行间,许慧内在的一份自我觉察与生命力量汩汩流淌。 一次许慧参加学生聚会,席间,有几个学生说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许慧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分不开,老师一句话铭记在心,受用至今……这时,一男生插话:“老师,如果不是当年你那样对我,我也不会有今天!”这话味儿有些不对,再一看他表情很是阴郁,许慧感觉不妙——这个学生现在是某知名连锁日本料理饭店的老板,事业发展得不错。 在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许慧有着充满力量的一份反省和思忖,她写道:“‘那样对我’肯定不是歌颂。‘不会有今天’一定暗含受我‘打击’后绝地奋起……当时局面有些尬尴,有学生立即打圆场:‘讲起来,老师都是为咱们好。’我也机械地跟了一句:‘可能方法不对。’教学一辈子,带班无数个,教过的学生上千人,受到许多嘉奖,听过无数‘赞歌’,但,我真的是个好老师吗?我想起来,在那个男生没完成作业时我生硬的态度,在他学习跟不上时我‘恨铁不成钢’的急躁话语……” 结尾处,记者读到:“虽然我现在退休了,教书育人不再是我的责任了,但由于我造成的后果我要想办法弥补。于是,去年7月,我邀请了这个班的二十几个学生到我家阳台花园吃烧烤。其他学生我让他们互相传达,唯独这名学生我特意亲自打电话约请。接到电话,他说感到‘很意外’。那天,他带着‘重礼’兴致勃勃地来到我家,临走,我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儿对他说:‘老师过去未能好好待你,方式方法有些简单粗暴,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了,但老师还是要郑重向你道歉。’学生们有点惊呆了,然后热烈鼓起掌来。也许,当年还有别的学生也曾怨恨过我的‘急于求成’,也请允许我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 岁月的字里行间,留下的永远是细节。岁月,也会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许慧这个生命是充满力量的,她用自己的文字和热情感染着家人,成长着自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篇小文《迟来的道歉》彰显的是许慧对于生命的那份善心与诚心。一个真正有力量的生命,一定是柔软而接纳的。敢于向学生真诚道歉的师者,值得我们格外敬重。祝福许慧和她的最美家庭,绘制出更多如诗似歌的生命画卷,影响到更多的友邻,惠及四方。[详情]
文/本报记者徐虹 图由受访者提供 日前,全国养老护理行业技能大赛大连市选拔赛决赛落下帷幕,决赛中,大连港医院副院长王亲华担任康复照护组评审专家。9月14日早8时,记者与王亲华在大连港医院康复中心大楼门口碰面,之后,她领着记者一直往里走,随处可见坐着轮椅的患者。 在病房,记者看到老友患者居多,这和医护人员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或彰显祖孙情深、或令人感觉甘之如饴的朴素画面——年轻的医护人员耐心而细致地支持着这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音节……无言的爱的流动,浓缩为一个个“生命向晚却温暖如初”的动人场景。 从三四十人到三四百人康复医学逐渐被重视 “原来我根本不知道康复医学是什么,现在我体验到了。要知道,我若是只能躺在家里,就会背负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痛苦挣扎!”62岁的李先生曾是一名叱咤风云的企业高管,退休后因脑部功能受损接受康复治疗,其家人坦承来这里前根本没抱太多希望,直到奇迹的出现让他们欣喜若狂。 “李先生和家人不了解康复医学很正常,因为很多人也都不了解,这是一项在中国起步不过30年,兴盛不过15年左右的全新学科。这和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痴呆等老年病发病率上升有关。”王亲华介绍,最初康复科每天接诊的患者不过三四十人,而现在每天门诊和住院治疗要接诊三四百人以上。 每个老人都应被看见、被呵护 “康复医学最初只是针对患者的四肢功能锻炼,但如今已延伸到日常生活锻炼。”王亲华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多年来进行了太多的探索与努力。“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阶段,设置适合他们个体的康复计划和作业。来到康复中心的老友,或是脑卒中、中风偏瘫,或是受了外伤、长期患病,很多老友最初的脾气容易暴躁,不配合是常有的事,他们在心态上或许更信任家人,我们需要打开他们的心扉。” 王亲华团队的服务理念是:给予每一名患者像对待邻居那样的关爱。“对邻人的爱,是一种平等的博爱,也就是爱人如己。这要求医护人员除了拥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耐下心来,去认真地聆听、感受患者和其整个家庭的过往。治疗过程中,也要给予患者在生活品质方面的照顾……”说这话时,王亲华的眼角湿润了,“我曾经送别过自己年近九旬的老父亲,如今也正和家人一起陪伴和照顾着病榻上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我是医者,更是女儿,我知道,每个老人都需要被珍惜和被呵护、被看见和被守护,工作中,我和小伙伴们也在不断践行着这份爱与陪伴。” 良好的康复训练能让患者重归家庭和社会 承担便是成长。王亲华告诉记者,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们一个月至少有一到两次培训,年轻的康复师们不断增强各项技能。“前期,我们将专家请进来为我们授课、培训,后期,派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康复医学上做得比较好的医院去深造和学习,回来后可以将国内外最先进的理念和手法运用到工作中。” “其实,经过良好的康复训练,脑卒中的患者90%是可以成功回归家庭的,其中四成甚至可能重新走出家门、参与多元的社会生活。”王亲华表示,这正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龄老友,不再窝在家里的最主要因素。她给记者介绍了一个经典案例:今年7月1日医院开设医养结合病房后,一位耄耋老友的生命在这里转危为安,重现生机。“88岁的阿姨心脏疾病复发,导致左右胸腔积水,入院时已处于插管状态。我们用了20多天的时间慢慢地为老友做康复治疗,其身体慢慢恢复过来,可以回家静养,重享天伦。子女们也特别感动,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一家人之间变得真正包容与彼此看见。” 医者父母心,生命在任何时刻,都是值得被在乎和被尊重的,祝福王亲华和她的团队,在为生命服务的道路上可以滋养与守护好更多的老友。[详情]